首页> 中文学位 >副城慢行交通与轨道交通换乘特性研究——以东山副城为例
【6h】

副城慢行交通与轨道交通换乘特性研究——以东山副城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国内外研究概况总结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主要研究结论

第2章 城市空间结构及居民出行特征

2.1 副城与城市交通相关理论

2.1.1 大城市空间结构

2.1.2 交通网络结构调整的途径

2.1.3 大城市交通网络结构调整

2.2 交通引导城市发展

2.3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

2.4 慢行交通接驳

2.4.1 步行接驳

2.4.2 自行车接驳

2.5 居民出行特征

2.5.1 出行量

2.5.2 出行方式结构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分析方法与模型

3.1 多层次模型的理论依据

3.2 多层线性模型的统计原理

3.2.1 零模型

3.2.2 完整模型

3.3 多层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

3.4 HLM软件简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层次模型在东山副城轨道站点慢行接驳中的应用

4.1 研究背景

4.1.1 东山副城

4.1.2 南京老城

4.2 东山副城现状

4.2.1 轨道交通

4.2.2 人口和用地规模

4.2.3 空间利用

4.2.4 交通与其它基础设施

4.2.5 副城中心体系与主中心

4.2.6 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控制

4.3 研究设计

4.3.1 站点乘客出行调查设计

4.3.2 站点层次调查设计

4.4 轨道站点乘客出行数据描述性统计

4.5 建模过程简述

4.5.1 影响因子的提取

4.5.2 模型建立

4.6 步行方式接驳行为决策影响的因素分析

4.7 非机动车方式接驳行为决策影响的因素分析

4.8 贝叶斯估计结果预测

4.8.1 EB估计值与OLS估计值比较

4.8.2 东山副城轨道站点的出行占比估计

4.9 用地模式策略

4.9.1 以轨道交通促进规划用地调整

4.9.2 联合开发

4.9.3 立体开发

4.9.4 合理布局

4.10 步行接驳发展策略

4.10.1 步行路径与网络

4.10.2 步行设施与环境

4.11 非机动车发展策略

4.11.1 停车设施布局

4.11.2 自行车专用道

4.12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研究成果

5.2 论文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现代都市的快速发展和机动化交通工具的普及导致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出行距离增加,道路交通拥堵严重,而城市轨道交通和TOD理念的兴起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做好轨道交通的接驳服务是提高轨道交通的分担率的关键,是TOD理念实践的关键。在各种接驳交通方式中,慢行交通接驳是最为环保、便捷、高效的方式,慢行接驳方式在轨道交通乘客出行中占有极高的比例。
  本文通过找出副城站点层次因素对居民慢行接驳轨道交通的显著相关因素,研究站点层次因素影响居民慢行接驳选择行为的内在机理,提出合理配置副城轨道站点周边资源的建议,改善慢行交通接驳条件,提高慢行方式在轨道交通接驳中的分担率。首先,文章介绍了副城与城市交通相关理论,说明了轨道交通如何引导城市发展,论述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的相关理论。然后,文章通过考虑站点层次因素,对步行和非机动车两种接驳方式分别进行拟合,分析站点层次因素对接驳选择的作用机理。多层次模型分析结果说明,较高的高密度开发类型用地占比、良好的站点目的地可达性会提高步行接驳方式占比。轨道站点影响区内公交线路数量和居住用地占比对非机动车接驳选择有负向效果。最后,从用地模式、步行接驳、非机动车接驳三个角度提出副城慢行接驳轨道交通的实施策略。

著录项

  • 作者

    刘凯;

  •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南大学;
  • 学科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邓卫;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U231.92;
  •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慢行交通; 接驳方式; 换乘特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