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毛发皮质酮为啮齿类动物内源性应激标记的验证
【6h】

毛发皮质酮为啮齿类动物内源性应激标记的验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综述

2.1 皮质酮的生理心理作用

2.2 生物样本

2.3 现有的皮质酮检测方法

2.3.1 荧光法

2.3.2 免疫法

2.3.3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3.4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2.3.5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2.7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2.8 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2.8.1 研究目的

2.8.2 研究意义

2.8.3 研究内容

第三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基质效应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试剂

3.2.4 溶剂配制

3.2.5 实验条件

3.2.6 空白基质的选取及预处理

3.2.7 基质效应研究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离子对选择

3.3.2 样品和基质加标的色谱质谱图

3.3.3 基质效应研究

3.4 小结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验证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试剂

4.2.3 色谱条件

4.2.4 质谱条件

4.2.4 溶液的配制

4.2.5 样品的处理步骤

4.3 结果和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毛发皮质酮的内源性验证

5.1 引言

5.2 实验

5.2.1 实验仪器

5.2.2 实验试剂

5.2.3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5.2.4 色谱条件

5.2.5 质谱条件

5.2.6 溶液配制

5.2.7 毛发、血液以及脑组织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

5.2.8 统计方法

5.3 实验结果和讨论

5.3.1 正常大鼠和小鼠中毛发皮质酮和血液皮质酮的相关性

5.3.2 实验组与对照组啮齿类动物毛发皮质酮含量的变化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皮质酮是由大鼠等啮齿类动物的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糖皮质激素。啮齿类动物体内皮质酮与新陈代谢、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是啮齿类动物主要的应激激素。过去的研究使用的生物标记是血液皮质酮、尿液皮质酮、脑组织皮质酮和粪便皮质酮,这些生物标记不能可靠地反映长期慢性应激的基础水平。毛发皮质酮可能是新型的可靠标记,然而目前尚未有研究验证其可靠性。鉴于此,本研究旨在验证毛发皮质酮为啮齿类动物的内源性应激标记。
  首先,本研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选用大气压化学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在多反应监测方式下建立了测定啮齿类动物血液、毛发和脑组织皮质酮含量的分析方法。具体方法:20 mg毛发样本经甲醇清洗,加内标溶液,于甲醇中室温下孵育24 h,孵育液再经C18固相萃取柱进行提纯、除杂、富集,进入LC-MS/MS系统进行测定。血液样本经离心,取50μl的上层血样,加内标溶液,经乙酸乙酯进行液液萃取,N2吹干后用流动相重新定容,进入LC-MS/MS系统进行测定。20 mg的下丘脑组织和前额叶组织的预处理方法和血样的方式一致。该方法的定量限可达到1.25 pg/mg(大鼠毛发)、0.5 ng/ml(大鼠血液)、1.25 pg/mg(大鼠脑组织)和2.5 pg/mg(小鼠毛发和血液),日内、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加标回收率在84.2%-108.0%。
  其次,利用该方法检测正常大鼠、小鼠的毛发皮质酮和血液皮质酮的关联性以及经历慢性应激的大鼠、小鼠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皮质酮含量差异。结果显示,正常大鼠和小鼠的毛发皮质酮的含量与血液皮质酮的含量显著正相关(ps<0.05),但与前额叶和下丘脑的皮质酮含量不相关。接受生理应激的大鼠与社会击败应激的小鼠,其毛发皮质酮含量与血液皮质酮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s<0.05)。这些结果表明,毛发皮质酮是啮齿类动物的可靠的慢性应激生物标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