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干线公路安全优化技术研究
【6h】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干线公路安全优化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 2 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的关键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干线公路安全现状分析

2.1 335省道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2.1.1 交通事故按线形要素分布情况

2.1 2 交通事故按时间分布情况

2.1.3 交通事故按事故形态分布情况

2.1.4 交通事故按事故类型分布情况

2.1.5 交通事故按天气分布情况

2.2 335省道事故多发段分析

2.2.1 事故多发段甄别原则

2.2.2 335省道事故多发段分析

2.3 设计阶段安全性分析

2.3.1 沿线开口过多的安全性对策分析

2 3 2 快慢交通混行的安全性对策分析

2.3 3 平交口渠化需求分析

2.3.4 路段停车视距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道路接入优化设计

3.1 道路接入管理技术简介

3.1.1 道路接入管理的定义

3 1.2 道路接入管理的原则

3.1 3 道路接入管理技术的意义

3.2 干线公路平交道口接入管理问题

3.3 道路接入管理技术在干线公路中的应用

3 3 1 平面交叉口接入管理

3.3.2 一般路段接入管理

3.3.3 接入点的设计和管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辅路安全性研究

4.1 辅路的定义与功能

4.2 主辅路断面基本形式与适应性分析

4.2.1 地面整体式主辅路断面形式

4.2.3 地面整体式主辅路断面适应性分析

4.3 地面整体式主辅路出入口安全设计

4 3.1 加速车道长度分析

4.3 2 出入口最小间距允析

4.3 3 出口宽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平交口渠化优化研究

5.1 干线公路平交口现状

5.2 平交口渠化简介

5.3 让行类平交口渠化优化研究

5.3.1 T型交叉口渠化优化

5.3.2 无灯控十字交叉口渠化优化

5.4 灯控类平交口渠化优化研究

5.4.1 十字交叉口渠化优化

5.4.2 地面整体式主辅路平交口渠化优化

5.5 平交口过密路段限速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空间视距优化研究

6.1 一般路段三维视距研究

6.1.2 需求停车视距SSDr计算模型

6.1 3 停车视距检验流程

6.2 中央分隔带外侧超车道视距研究

6.3 中分带绿化退让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原先的干线公路变为城镇内部道路,两侧布满了新的小区、工厂,行人及非机动车出行增加,使得交通组成日趋复杂。干线公路街道化现象严重,道路条件无法适应快速增长的出行需求,交通事故发生次数也居高不下。因此,对城乡一体化地区干线公路进行安全优化技术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首先,在分析335省道交通事故特征以及事故多发路段的基础上,总结了城乡一体化地区干线公路存在的安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设计技术:道路接入管理技术、主辅路优化技术、平交口渠化优化技术和空间视距优化技术。
  其次,针对干线公路沿线道口过多的问题,引入道路接入管理技术进行优化。总结道路接入管理技术原则和干线公路接入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接入管理优化设计关键技术:在平面交叉口接入管理中提出交叉口合理间距、角净距建议值、中央分隔带开口优化方式、功能区内接入道路合并等措施;在一般道路接入管理中提出接入间距建议值、接入道路出入控制、道路接入顺序优化等措施;在接入点的设计和管理中提出合理的支路接入长度、宽度、坡度以及接入点渠化方式。
  再次,针对干线公路快速过境交通与区域内交通混行、机非混行的状况,借鉴城市快速路采用地面整体式主辅路断面进行优化。对地面整体式主辅路的形式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研究了地面整体式主辅路的关键技术:分析了主辅路入口加速车道现有模型的不足,建立了车辆汇入模型,并对加速车道利用率、汇入速度、汇入长度、重叠长度进行具体分析,验证了汇入模型的准确定和有效性;借鉴立交匝道出入口间距的设置方法,提出了主辅路出入口四种形式在不同主线设计速度、车道数和饱和度下的出入口最小间距建议值;基于主辅路出口实际通行能力分析得到合理的出口宽度值。
  然后,针对干线公路平交口处交通紊乱、安全现状堪忧的情况,采用平交口渠化进行优化。总结分析了干线公路平交口安全现状和平交口渠化特点,研究了平交口渠化的关键技术:对让行类平交口和灯控类平交口分别进行现有平交口存在问题分析及渠化优化方案设计;考虑平交口过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出平交口过密路段的分级限速方案及限速区最小长度建议值。
  最后,针对干线公路停车视距存在的问题,提出进行空间视距优化的措施。研究了空间视距优化的关键技术:建立一般路段的可用停车视距SSDa和需求停车视距SSDr的计算模型,提出停车视距检验流程及视距不足的处理措施;从横净距角度研究中分带外侧超车道视距,计算不同设计速度对应的横净距值,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针对中分带绿化对停车视距的影响进行检验,并提出中分带绿化的合理退让距离和高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