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颈动脉斑块MRI易损特征与临床危险因素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6h】

颈动脉斑块MRI易损特征与临床危险因素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能否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的个数预测其发生颈动脉易损斑块的风险。 方法:收集的232例超声、CT或DSA证实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根据患者患有的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危险因素的个数进行积分分组,共6组,分别为第0组=0分=0个危险因素;第1组=1分=1个危险因素;第2组=2分=3个危险因素;第3组=3分=3个危险因素;第4组=4分=4个危险因素;第5组=5分=5个危险因素。行颈动脉核磁共振MRI检查。计算各组易损斑块、斑块内出血、脂质核和钙化的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危险因素积分与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积分预测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计算各组的平均管腔面积、平均管壁面积、血管外周横轴面积、最大管壁厚度及标准化管壁指数的均值与标准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危险因素积分与斑块负荷的相关性。 结果:1.颈动脉粥样易损斑块、斑块内出血、脂质核的发生率随着患者危险积分的增加而增加,钙化的发生率与危险因素积分没有相关性。第0组至第5组高危斑块、斑块内出血、脂质核、钙化的发生率分别为0%、0%、25%、25%;17.86%、10.71%、75.00%、50.00%;27.78%、19.44%、79.17%、48.61%;28.57%、19.48%、84.42%、50.65%;35.15%、34.15%、85.37%、78.05%;50.00%、50.00%、90.00%、50.00%。2.随着危险因素积分的增加,颈动脉斑块发生易损的风险增大。危险因素积分与易损斑块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为1.3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3~1.77,p<0.05]。校正性别、年龄之后HR为1.36(p<0.05)。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积分预测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曲线下面积为0.58(95%CI0.50~0.66),联合性别、年龄,诊断效能为0.70(95%CI0.62~0.77)。3.危险因素积分与血管面积有相关性,随着危险因素积分的增加,血管面积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管腔面积、平均管壁面积、最大管壁厚度及标准化管壁指数与危险因素积分没有相关性(P>0.05)。 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危险因素积分可以预测斑块发生易损的风险,每增加一个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发生易损的风险增加1.36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