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代中朝图们江界务研究——以“穆克登碑”为中心
【6h】

清代中朝图们江界务研究——以“穆克登碑”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15世纪中叶以来的中朝图们江边界

第一节15世纪中叶图们江成为中朝界河

1.1.1明王朝在图们江流域的地方建制

1.1.2朝鲜王朝于图们江南岸置六镇

1.1.3清王朝与朝鲜王朝仍以图们江为界河

第二节长白山归属于中国

1.2.1长白山之历史沿革

1.2.2图们江之历史沿革

1.2.3清王朝对长白山地区的管辖

第三节清代中朝界务中的双边越境问题

1.3.1朝鲜人和清人的越境情况

1.3.2从犯越事件考察图们江边界的确定性

第二章穆克登查边考论

第一节穆克登第一次查边

第二节穆克登第二次查边

2.2.1查边前朝方的准备

2.2.2查边行程

2.2.3寻源过程

2.2.4于分水岭上立碑

2.2.5分界标示物的设立

第三节穆克登所查之界河“土门”即今图们江

2.3.1对查边前朝方所做准备的考察

2.3.2以图们江为界河进行的查边

2.3.3对许樑、朴道常擅改设标路线的考察

2.3.4对《辽东志》所载之“土门河”的考察

2.3.5对查边原则的考察

第四节穆克登所定之图们江正源考

2.4.1图们江各源头概况

2.4.2关于“真豆江”之争的考察

2.4.3“次派”源头为小红丹水

2.4.4“次派”为其他支流的可能性辨析

第五节对后世所见穆克登碑位置的考察

2.5.1 1766年徐命膺所见情形

2.5.2 1885年中朝会勘所见情形

2.5.3 1908年刘建封所见情形

2.5.4 1931年日本人所见情形

2.5.5对石碑位置变化的考察

第六节关于穆克登查边之评述

2.6.1朝方的误导及“尔国之地”辨

2.6.2穆克登查边的实质

2.6.3穆克登查边的缺憾

第三章关于图们江边界问题的“乙酉”界谈

第一节朝鲜王朝对图们江界河的认同

3.1.1查边后的图们江边境状况

3.1.2朝鲜王朝认同以图们江为界

第二节图们江边界问题的提出

3.2.1朝鲜王朝提出穆克登碑之“土门”非图们江

3.2.2两国议定勘界事宜

第三节“乙酉”勘界与谈判

3.3.1勘界

3.3.2茂山谈判及相关交涉

3.3.3李重夏与两江说

第四节对“乙酉”界谈的评析

第四章关于图们江边界问题的“丁亥”界谈

第一节“丁亥”界谈前的交涉

4.1.1清方主张再次勘界

4.1.2朝方自行放弃两江说

4.1.3朝方力主以红土山水划界

第二节“丁亥”勘界与会谈

4.2.1勘查前之交涉

4.2.2三勘红土山水

4.2.3会宁会谈

第三节从各自归报再看“丁亥”界谈

4.3.1清方情况

4.3.2朝方情况

4.3.3暗藏玄机的朝方咨文

第四节“丁亥”界谈得失考辨

第五节晚清图们江界务问题

4.5.1 1888至1890年的界务交涉

4.5.2图们江界务纠纷再起

第六节图们江为中朝界河之再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展开▼

摘要

1712年,穆克登奉康熙帝圣旨,第二次踏查中朝边界,查找界江鸭绿江和图们江(当时,清王朝称之为土门江,朝鲜王朝称之为豆满江)源头,并于两江分水岭上立下“西为鸭绿东为土门”的石碑为记。事毕,又委托朝鲜在图们江源的无水陆地处竖立木栅、石堆、土堆等标示物,以示图们江以北为中国界,以南为朝鲜界。此后170年间,两国对图们江界河均无异议。 19世纪末,大量的朝鲜民众越境,迁入图们江北岸的中国境内垦种、定居,被称为“垦民”。1881年,清廷对延边地区开禁垦荒,翌年,朝方要求“刷还”全部垦民,清廷又给以一年的期限。1883年,朝方在无法“刷还”垦民的被动情况之下,向清廷提出穆克登碑所刻之“土门”界河非图们江、图们江非中朝界河、图们江北岸为朝鲜领土的主张,所谓中朝边界问题由此而产生。为此,两国于1885、1887年先后进行了两次勘界与谈判,最终进一步确认了图们江为中朝界河的历史事实,仅就图们江最北的两条源头——红土山水和石乙水的合流点以西之地域,以两者中之何水划界则悬而未决。1964年后,中朝边界线得以定论。 本论文包括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论三个部分。 绪论:叙述研究目的和意义,归纳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论文主要内容、创新点及研究方法等。 第一章:15世纪中叶,朝鲜王朝开拓北方领土,在图们江中下游南岸地区设置六镇之后,图们江开始成为中朝两国习惯上的天然分界线。清王朝全面继承了明王朝的疆域,延续了明代中期以后以今图们江中下游明确河段为界的习惯分界线,江北为中国疆域,江南为朝鲜国土。 第二章:清康熙朝时,穆克登两次奉旨查边。第二次查边,定下两国界河鸭绿江和图们江的源头,确定以小红丹水为图们江正源,在小白山分水岭上立下石碑,以标示两江之源。穆克登委托朝鲜在其指定的最北的图们江源头和小红丹水之间筑设标示物,但朝方施工时违背穆克登的本意,沿北去的松花江上源——黄花松沟子筑设了石堆、土堆。穆克登碑失踪前位于天池东南约八、九里处,220余年间该碑被屡次从初立位置向中国方向挪移。 第三章:1883年,朝鲜王朝向清王朝提出图们江非中朝界河,海兰河为穆克登碑文中的界河“土门”。1885年,中朝两国进行了勘界与谈判,清方坚持“土门”即为图们江,朝方改称黄花松沟子为“土门”界河。两国对长白山中朝边界情况做了详细勘查,但界谈未取得一致结论,对“土门”为何水未达成共识。 第四章:1885年界谈后,朝方自行放弃了“土门”非图们江的观点,承认中朝两国原本就以图们江为界河的事实。1887年,双方进行了第二次界谈,讨论图们江上游地段以何水为图们江正源并以之分界。清方主张以石乙水分界,朝方主张以红土山水分界,谈判始终未达成一致,最后朝方提出听由清光绪帝裁决。光绪帝命以石乙水分界,朝方仍持异议。1897年之后,朝方又重新提出“土门”非图们江,只因无法自圆其说,最终不得不放弃。 结论:通过详细考证,论说本文主要观点。15世纪中叶之后,大致上以图们江为习惯边界线、长白山以南尚有中国领土;穆克登查边前,三江口以东地段以图们江主河段为界,三江口以西的图们江上游地段界限未明:1712年穆克登确定以小红丹水为界;“丁亥”界谈后光绪帝裁决以石乙水为界;1909年《间岛协约》约定仍以石乙水为界;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朝两国确定以红土山水为界,并将长白山天池一分为二。这一过程中,朝鲜领土不断向北方拓展,中国领土则一再缩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