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刘恒小说的生存意识研究
【6h】

刘恒小说的生存意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1.1刘恒小说的研究现状

1.1.1刘恒小说的作品主题

1.1.2刘恒小说的创作手法

1.1.3刘恒小说的人物形象

1.2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3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生存的哲学思考

2.1“地狱”般的生存状态

2.1.1苦难的现实生活

2.1.2灰色的精神世界

2.2宿命的思考与反省

2.2.1命运对个体的操控

2.2.2个体对命运的反抗

2.3从悲剧精神到生存启蒙

第三章生存情感体验中的人性探询

3.1人性美的诗意表达

3.2极端生存状态下的人性探索

3.2.1挖掘人性深度

3.2.2反思文化层面上的人性

3.2.3追问人性的异化

3.3喜剧化生活中对理想人性的希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在当代文坛上,刘恒是一位特点鲜明并且致力于人性挖掘的著名作家。虽然,从他创作至今,其作品的美学风格出现了两次较为明显的变化,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是刘恒作品的第一次嬗变;九十年代中后期是刘恒作品的第二次嬗变。但是,纵观刘恒的全部小说创作,仍然可以找到一些不变的东西,那就是,他的小说始终在展现人的生存境遇,探询生存意义,以及探索并深刻思考人性这一生命终极意义问题。由此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家出于内心的对社会、对人以及对文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任何一种文学流派,都要或多或少地受到一定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对西方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存在主义潮流也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新时期小说家的观念和创作思想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新写实小说在创作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了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印迹。特别是,从总体上,以存在主义为代表的现代生存哲学中所说的生存“并非简单地指‘生命的存活’,而是指‘生成着的存在’”,既指向人的现实处境及由此而来的非理性情绪体验,又包涵着可能与未来的超越,生存意识也因之可被理解为超越即追求意义与处境意识的结合。在这一点上,刘恒的小说可以说与其有所契合,但刘恒并不局限于存在主义的条框之中,而与存在主义哲学或观念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他像许多新写实小说作家一样,以强烈的平民意识,关注着当代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客观真实地再现现实人生,努力使作品表现现实本身。特别是他八十年代中后期以后的作品,及时地抓住了当时中国人普遍的社会情绪和国民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以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为对象,真实地展示了现实人生处境和人们无力而又必须承受的生存之重。刘恒小说的宿命思想也很显而易见,他从宿命与个体关系的角度来表现人生,同时也告诉读者,宿命是其小说人物挣扎哭喊的归宿,也是人类的终极命运。刘恒虽然认同宿命,但他绝不苟同于宿命,他要超越宿命。同时,他还在充满悲剧意蕴的苦难现实生活中,探询着人性。在他创作初期,还能看到人性美好、单纯、富有诗意的一面,除此以外,在他的小说中较多看见的是人性之恶。他通过对生活中各个层面、各种状态下的人性的探究,追问人性异化的原因,表达出对理想人性的希求。生存之所以一直是刘恒小说中不变的主题,是因为他始终在进行生存之思。其小说中所充满的人性之恶和悲剧精神,也是因为这一点。刘恒就是要通过这种书写,对人们进行生存启蒙,完成一个有道义感的作家应尽的使命和责任。 本文试从“生存意识”这一研究者较少涉足的领域出发,以期深入考察作品中对生存的追问及其相关的精神探索,使人们对刘恒小说的丰富蕴含有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感受作家写作的良苦用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