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施蛰存与崔明翊心理小说比较
【6h】

施蛰存与崔明翊心理小说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2研究现状

1.3研究方法

第二章心理小说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

2.1施蛰存心理小说的创作背景

2.1.1精神分析理论与小说的影响

2.1.2中国传统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

2.1.3自身个性气质的影响

2.2崔明翊心理小说的创作背景

2.2.1韩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2.2.2前期心理小说的影响

2.2.3自身生活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多样的心理世界

3.1施蛰存小说不同人格的心理世界

3.1.1道德规范下矛盾的双重人格

3.1.2自我压抑下扭曲的变态人格

3.2崔明翊小说的自我意识世界

3.2.1封闭世界里的自我意识世界

3.2.2自我封闭的病态心理

第四章独特的叙事方式

4.1施蛰存对人物内心的深层开掘

4.1.1抒情性的内心独白

4.1.2冷静客观的心理剖析

4.2崔明翊展示的自我意识的悲剧世界

4.2.1沉溺于自我意识世界的内心独白

4.2.2他者的冷眼旁观

第五章典型的意象空间

5.1施蛰存的自然意象

5.1.1夜

5.1.2雨

5.2崔明翊的空间意象

5.2.1家

5.2.2路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对施蛰存与崔明翊的心理小说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位作家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自身经历和个性特点,使他们的创作表现出许多相似性和相异性。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指出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研究现状和方法。 第二章从历史文化背景的角度出发,各自分析两位作家出现这种相同与不同点的根源。施蛰存受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显尼志勒的心理分析小说、爱伦·坡等的哥特小说等西方文艺理论与小说创作的影响,同时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他在创作技巧上出现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方面;他本人对外语及古典文学等各个领域的渊博学识,也使他在心理小说创作中出现了独特的艺术特点。崔明翊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是日帝统治时期,这种外部环境使他在创作时选择了转向人物内心世界的心理小说。崔明翊在朴泰远、李箱等作家心理小说创作的基础上创作了一系列作品,而他个人的生活环境和日本留学经历也对他的心理小说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使处于不同国度的两位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了许多相似性和相异性。 第三章从表现内容上比较施蛰存与崔明翊小说中多样的心理世界。两位作家在表现人物心理世界时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周围环境对他们的内心造成的影响,而另一个是人物自我压抑而导致的各种非正常心理。施蛰存所描绘的心理世界是人们无法承受道德舆论给他们造成的压力而导致的双重人格和自我压抑下产生的变态心理。崔明翊所描绘的心理世界是受社会环境影响,人们在封闭的世界里沉浸在自我意识世界中的心理和人们有意识的自我封闭导致的病态心理。与崔明翊相比,施蛰存更多了些潜意识的开掘,写人们在本我与自我的双重矛盾之下痛苦的挣扎。 第四章从叙事方式上比较施蛰存与崔明翊的心理小说。两位作家都采用作品中人物内心独白的方式,通过人物的回忆、想象、联想等方式展现人物心理。但施蛰存小说中的内心独白更具有抒情性意味,而崔明翊作品中的内心独自却有些病态特征。另外,施蛰存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影响,在作品中通过冷静客观的心理剖析,层层分析出现这种心理现象的深层原因。而崔明翊则在作品中使人物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用观察者的态度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 第五章从艺术手法上比较施蛰存与崔明翊采用的典型的意象空间。两位作家都采用了意象手法,但施蛰存古典文化底蕴的深厚以及对诗歌创作的实践,使他多采用了更具感性色彩的朦胧的夜、雨等自然意象;而崔明翊则受到民族传统的影响,更多地采用了家、路等空间意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