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屈赋植物文化研究
【6h】

屈赋植物文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2研究现状

1.3研究方法及创新

第二章 屈赋植物文化的内涵及其成因

2.1屈赋植物文化的内涵

2.2屈赋植物文化的成因

2.2.1地域气候的影响

2.2.2楚国民间文艺的滋养

2.2.3美政理想的影响

第三章 屈赋植物物质文化的具体体现

3.1屈赋植物举隅

3.1.1香花香草

3.1.2恶草恶木

3.2植物功能举要

3.2.1 园林庭院的装饰功能

3.2.2食用药用功能

3.2.3建筑雕刻功能

3.2.4制衣印染功能

3.2.5生活家居功能

第四章 屈赋植物精神文化的主要特质

4.1屈赋植物原型

4.1.1屈赋植物原型产生的基础

4.1.2 “荷”、“椒”、“兰”的植物原型

4.2屈赋植物中的比兴象征

4.2.1人格象征

4.2.2情爱象征

4.3屈赋植物中的巫风魅影

4.3.1香花香草与宗教芳祭

4.3.2香花香草与情爱巫术

第五章 结 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B屈赋植物相关统计

B1植物种类统计

B2植物篇章统计

B3植物食用统计

B4植物药用统计

展开▼

摘要

关于屈赋,历来疑议纷纭,久颂莫断。选取东汉·王逸《楚辞章句》的《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和《渔父》二十五篇作品界定为屈赋。屈赋中出现的大量带有荆楚文化因子的植物群落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屈原以荆楚风韵为创作背景,以形态各异的植物为情感载体,尽情吟哦花草,点染幽芳多达54种。这些植物群落作为托物言志的媒介,寄寓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凝聚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漫长的植物利用历史过程中植物与人类关系日趋紧密,加之与其他文化相互影响、融合衍生出了与植物相关的文化体系——植物文化。屈赋植物文化蕴含了物质层面的与欣赏、装饰、食用、药用、印染等功能相关联的文化,同时也涵盖了精神层面即透过植物这一物质载体反映出的传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宗教信仰、民风民俗与文化心态等等。回溯这种文化现象的产生有其浓厚的地域和文化根源,一方面楚国烟波浩淼的江湖和气象万千的山川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另一方面楚国民间文艺的滋养、屈原美政理想的影响等奠定了屈赋植物形成的文化基础。在屈赋植物物质文化的具体体现中,通过举隅与分类,具体阐释植物物质文化层面的食用、药用、欣赏装饰功能和其他功用。建立在植物物质文化分析的基础上,深层挖掘植物精神文化的主要特质,表现为屈赋植物的原型、比兴象征和屈赋植物中折射出的巫风魅影三个方面。
  屈赋中保存了很多植被知识和植被种类的记载,这些植物的描写是诗人对大自然知识较为丰富和广泛的展示。不仅反映了早期的风俗民情和先民对植物的崇拜心理而且充分反映出文学既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大自然的一面镜子。屈赋中的植物作为社会总体想象下的产物,不仅包罗万象,而且意蕴优美,创立了大量的具有审美意义的情感符号,营造了无数令人遐想的艺术情境。不仅还原了物的本质所在,而且渲染和传达了人对世界的复杂细微的内心情感。这种现象遂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中不断地丰富醇化,并在集体无意识中形成了文学以植物为载体来言怀叙志的表现形式,形成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发展规律。千载以下,伴随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自然与文学的棱镜中折射出的是自然生态的严重失衡,寻找逝去的文学创作本源,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不断丰富淳化文学创作,感受文学作品绵延不断的生命力,唤起人们对自然真界新的价值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