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功能改变及结膜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6h】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功能改变及结膜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前 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 果

3.1患者主诉

3.2泪膜功能相关检查结果

3.3 免疫印迹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结果

第四章 讨 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综述:白内障摘除术后干眼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泪膜功能及结膜上皮细胞凋亡诱发因子bax和抑制因子bcl-2的表达,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结膜上皮细胞及泪膜功能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例(20眼),年龄54-78岁,男性8例,女性12例。排除眼部外伤、其他眼部及全身疾病。均以右眼为实验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后房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3、7及30d测定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test)及角膜荧光染色试验,并应用免疫印迹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结膜上皮细胞凋亡诱发因子bax和抑制因子bcl-2的表达。
  结果:1.患者术后第1、3、7d BUT缩短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8.32±1.62,8.91±1.55,9.35±1.63,均P<0.05),第30dBUT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05±1.47,P>0.05);术后第1、3d schirmer 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14.35±2.17,13.61±1.76,均 P<0.05),第7、30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11.46±1.22,11.05±0.97,均P>0.05);术后第1、3、7d角膜荧光染色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0.89±0.15,0.95±0.21,0.81±0.13,均P<0.05),第30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8±0.09,P>0.05)。2.术后第1、3、7d结膜上皮细胞中凋亡诱发因子bax的表达增强,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0d结膜上皮细胞中bax的表达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d结膜上皮细胞中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表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0d结膜上皮细胞中bcl-2的表达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术眼短期内出现泪膜功能改变;2.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术眼短期内结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多,影响患者眼表状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