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朝鲜族与蒙古族头顶道具舞蹈的比较之考
【6h】

朝鲜族与蒙古族头顶道具舞蹈的比较之考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理论背景及其可行性基础

1.2前期研究基础及本论的突破点

1.3本论的内容结构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民族舞蹈产生的文化属性比较

2.1 民族舞蹈成因及其文化属性

2.1.1文化一般要素与民族舞蹈

2.1.2 特定文化与民族舞蹈

2.2 道具舞蹈成因及其艺术属性

2.2.1 民族民间道具舞蹈的成因分析

2.2.2 头顶道具的舞蹈转化特征

2.3头顶道具的舞蹈的文化属性比较

第三章 头顶道具舞蹈发展规律的历时性比较

3.1 朝鲜族“顶水舞”的起源及其发展规律

3.2 蒙古族“盅碗舞”的起源及其发展规律

3.3 两种舞蹈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比较

第四章 头顶道具舞蹈展开特征的共时性比较

4.1 朝鲜族“顶水舞”的形态及风格韵律特征

4.2. 蒙古族“盅碗舞”的形态及其风格韵律特征

4.3 两种民族舞蹈的形态及其风格韵律之比较

第五章 头顶道具舞蹈审美特征的深层性比较

5.1. “顶水舞”在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及其审美特征

5.2 “盅碗舞”在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及其审美特征

5.3 两种民族舞蹈审美特征异同之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展开▼

摘要

道具舞蹈是深邃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具有代表性的舞蹈表现形式之一。运用道具是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一大特征,道具舞蹈的种类繁多,相应也产生了各种类型的道具技艺,其中头顶道具的舞蹈技艺是民族舞蹈最具特色的部分。头顶道具舞蹈创造了精湛的表演技巧、扩大了舞蹈的表现领域,并以物传情、以物状景。使其道具舞的美与人体动作美交织在一起,创造出奇妙的艺术境界与艺术感染力。通过这一表象都不同程度的积淀着本民族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文化特征,以此产生出每个民族舞蹈特有的风格韵味以及独特的舞蹈技巧。
  本论文把北方民族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朝鲜族、蒙古族的头顶道具舞蹈即朝鲜族“顶水舞”与蒙古族“盅碗舞”放在同一平台,进行比较学的分析。之所以选择两个舞目作为头顶道具舞蹈的代表性个案,是因为两种民间舞蹈在各自民族的道具舞蹈中都极具代表性,又由于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所致,所表现出的特征既相同又相异。
  本文的突破点在于对其舞蹈的文化及其艺术属性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的概括及其深入比较分析。以两种头顶道具舞蹈产生的文化背景、文化属性为宏观视觉,对其舞蹈的源流、发展历程、形态、韵律及其审美特征等诸多方面进行横向、纵向和深入的研究。分析其舞蹈的道具在作品中的运用、艺术表现形式等,探寻两种民族舞蹈的自律与他律特征以及更高艺术层次的升华特征,从而达到对其更好地整体性把握与研究的目的。
  本选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把朝鲜族与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顶水舞”与“盅碗舞”放在同一平台,对其舞蹈的诸多方面进行综合的概述及其比较研究。以比较学的视觉,分析两种舞蹈产生的文化要素,履清其舞蹈的发展脉络、风格韵律等诸多方面,发现其两种舞蹈本体角度的特征,以及更深一层的审美追求的相似性与相异性。
  本选题的意义是以总结朝鲜族舞蹈和蒙古族舞蹈的学习经验为基础,通过参考收集有关资料,对朝鲜族“顶水舞”与蒙古族“盅碗舞”,进行共时、历时性的比较研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突出本民族的特色,探寻其舞蹈发展的普遍规律及各自的特殊规律,揭示各民族文化的相包容、相吸收性。它将填补朝鲜族舞蹈与蒙古族舞蹈比较研究的空白,也将为其它各民族的舞蹈进行整体地比较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理论。
  本选题主要运用比较研究的视觉及其方法,并结合民族学、艺术美学的大视觉,具体地用舞蹈生态学、舞蹈形态学等视觉进行系统、科学地研究和论述。第一章具体地运用舞蹈生态学的观点,着重分析舞蹈与文化的关系。第二、三章主要以舞蹈形态学的观点,首先,着重依据“风格化原则”进行历史形态研究,其属于历时性研究;其次,着重依据“生命化原则”进行创造形态研究,其属于“共时性”研究。第四章以舞蹈美学的观点对其舞蹈作品的表现形式及其审美追求进行深层的分析,其属于深层性研究。本文以形态学的视觉来透析朝鲜族“顶水舞”与蒙古族“盅碗舞”的风格化向生命化转变的过程,透过其“历时性”的形态演变来审视其不变的内核,并从而揭示出沉淀其中的历史文化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现有的艺术创造形态进行阐述及其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