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词语“被XX”语言现象研究
【6h】

新词语“被XX”语言现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1.1相关研究现状

1.2研究的目的、意义、思路和方法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语料说明

第二章 新词语“被XX”的产生原因

2.1语言外部原因

2.1.1客观因素

2.1.2主观因素

2.2语言内部原因

2.2.1语言系统自我调节机制

2.2.2类推造词法和仿拟造词法

2.2.3经济性原则

2.2.4外语的影响

第三章 新词语“被XX”的三个平面的分析

3.1新词语“被XX”的句法分析

3.1.1新词语“被XX”的句法特点

3.1.2新词语“被XX”的构成形式

3.1.3新词语“被XX”的句法功能

3.2新词语“被XX”的语义分析

3.2.1新词语“被XX”的语义特征

3.2.2新词语“被XX”的语义关系类型

3.2.3新词语“被XX”的语义关系分析

3.2.4新词语“被XX”的语义结构性质

3.3新词语“被XX”的语用分析

3.3.1新词语“被XX”的语用功能

3.3.2新词语“被XX”的修辞功能

第四章 新词语“被XX”的发展趋势

4.1从模因论角度考察新词语“被XX” 语言现象

4.1.1模因论

4.1.2模因论与新词语“被XX”的联系

4.1.3从模因论看新词语“被XX”的发展趋势

4.2新词语“被XX”与新词造词规律

4.2.1新词语“被XX”的造词特点

4.2.2新词语“被XX”的造词法的理据性

4.2.3联系汉语造词法的发展趋势看新词语“被XX”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新词语“被XX”,新词语“被XX”是从2009年开始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的一种新词语现象。它由“被+非及物动词”构成,表面上看来是个不合语法的“被”字结构,实际上是运用语法矛盾来表达讽刺和批判。新词语“被XX”的扩充速度很快,大约每年新增几百个词,所以这种语言现象很值得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修辞学、词法学、模因论等相关理论,对新词语“被XX”的产生原因、结构特征、语义特征、语用价值、发展趋势等几方面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考察,力争更加全面地描述新词语“被XX”语言现象。
  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论文的相关研究现状,接着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思路和方法,最后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语料进行了说明。
  第二章介绍了新词语“被XX”的产生原因。文章从语言外部原因和语言内部原因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深层次挖掘产生新词语“被XX”的原因。语言外部原因主要涉及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方面,语言内部原因主要涉及到语言系统自我调节机制、类推造词法和仿拟造词法、经济性原则、外语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第三章是新词语“被XX”的三个平面的研究,文章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分别研究了新词语“被XX”的特点。在句法方面主要是描述了新词语“被XX”的句法特点、构成形式和句法功能。在语义方面主要介绍了新词语“被XX”的语义关系类型、语义关系分析、语义结构性质。在进行语义关系分析过程中,分别描述了新词语“被XX”中“XX”为动词、形容词、名词时的表层和深层语义关系,以此解释新词语“被XX”中所蕴含的语法矛盾。在语用方面主要陈述了新词语“被XX”的语用功能及其实现潜因。
  第四章推测了新词语“被XX”的发展趋势。本章引入模因论来解释新词语“被XX”产生和传播的方式,推测新词语“被XX”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新词语“被XX”与新词造词规律的密切联系。本章还描述了新词语“被XX”的造词特点、造词理据,并结合现代汉语造词法分析新词语“被XX”的特点及发展前景。本章最后指出模因促进了“被”字的词缀化,新词语“被XX”的盛行将推动汉语词汇系统中新词造词法的变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