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6h】

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一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麻醉方法

1.2.1 麻醉诱导

1.2.2 麻醉维持

1.3 仪器与药品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二 结果

三 讨论

3.1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与麻醉

3.2围术期的脑保护

3.3 研究结果

四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麻醉

展开▼

摘要

目的:比较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弹簧圈介入栓塞术中对血流动力学以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方法:拟于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病人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8~65岁,ASA I~III级择期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按麻醉维持用药不同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T组),吸入麻醉组(S)。每组30例。病人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人室后均使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HR、ECG、BP、SP0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麻醉诱导,两组均静脉推注丙泊酚1.5~2mg/kg、芬太尼3~4μg/kg、咪达唑仑0.04~0.06mg/kg、顺式阿曲库铵0.1~0.15mg/kg,并以2%利多卡因2ml行咽喉喷雾气管插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设定呼吸参数:潮气量VT8~10ml/kg、吸呼比I:E1:2、通气频率f12~14次/min,维持SPO2在98%以上,连接呼末二氧化碳监护仪,调控PETCO2,维持PETCO2在35~45mmHg。麻醉维持,T组麻醉维持给与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Marsh药代动力学参数)为2~3u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为4~6ng/ml;S组麻醉维持采用2%-4%七氟醚持续吸入,两组患者麻醉用药均根据血流流动力学适当调节。手术结束时分钟停止吸入七氟醚,改用4~6L/mi n的氧流量将麻醉气体排出回路系统。根据需要两组患者术中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0.03mg/kg,手术结束前15分钟停止应用。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麻醉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MAP及HR于插管后(T1)均略升高,但与诱导前(T0)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置弹簧圈(T2)及手术结束时(T3)两组患者MAP均有轻微上升,与诱导前(T0)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拔管后5min(T4)两组患者MAP及HR上升,与诱导前(T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苏醒及恢复:与T组比较,S组麻醉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叫睁眼时间、拨管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离开手术室时间则明显增加(P<0.05)。与T组比较,S组拔管后即刻、离开手术室和拔管后lh的OA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拔管后1h的MMSE评分明显降低(P<0.05)。T组有1例术后躁动现象,0例恶心、呕吐,S组有6例术后躁动现象,3例恶心、呕吐现象,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
  结论:
  1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和七氟醚吸入麻醉都可维持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2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比七氟醚吸入麻醉能够更好地抑制拔管反应,术后苏醒质量更为理想,
  3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比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更适合于介入放射技术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麻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