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试论高丽与北宋外交关系的演变及其特点
【6h】

试论高丽与北宋外交关系的演变及其特点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中国方面

1.2.2 朝鲜、韩国方面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的基本方法

1.3.2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李兴佑使宋与丽宋朝贡册封关系的确立

2.1李兴佑及其使宋史料考辩

2.1.1 李兴佑的级别与身份考辩

2.1.2 李兴佑使宋时间考辩

2.2东北亚情势的变动与丽宋朝贡册封关系的确立

2.2.1 高丽内外形势与北进设想

2.2.2 宋的内外形势

2.2.3 丽宋朝贡册封关系的确立

2.3 高丽与北宋之间的使者往来

2.3.1 丽宋使者往来的规模及特点

2.3.2 丽宋交往疑难史料考辩

第三章 元郁请师遭拒与丽宋关系的动荡

3.1契丹军压境与元郁请师

3.1.1 契丹的崛起与东北亚局势的变化

3.1.2 高丽对契丹的态度与契丹大军压境

3.1.3 元郁如宋请师与宋的拒绝

3.2 元郁请师事件的史料分析

3.2.1 高丽的愿望与元郁请师的使命

3.2.2 元郁请师遭拒的原因

3.3 丽宋关系的动荡

3.3.1 丽宋关系动荡的内涵

3.3.2 李宣古使宋与丽宋关系的中断

第四章 金悌使宋与丽宋实利外交的展开

4.1金悌使宋的历史背景

4.1.1 高丽与契丹宗藩关系的稳固

4.1.2 “文宗梦宋”与丽宋文化交流的展开

4.2金悌使宋的史料分析

4.3丽宋实利外交的内容及特点

4.3.1 贡封关系的解除与丽宋外交的新内涵

4.3.2 丽宋实利外交的展开及特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丽宋朝贡册封交往史料详表

展开▼

摘要

10—12世纪,是东北亚群雄并起,局势变动较为剧烈的时期,宋、辽、金的势力不断此消彼长。960年北宋立国,962年高丽遣李兴佑使宋,二者友好往来由此展开。高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外交策略。本文尝试通过对双方使者往来的相关史料分析,来从微观角度厘清丽宋关系在东北亚情势不断变动的情况下,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基于上述设想,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本文选题的目的、意义、整体构思、国内外研究的相关现状等。
  第二部,李兴佑使宋与丽宋朝贡册封关系的确立。主要通过对962年高丽使节李兴佑使宋的相关史料的分析,来考察丽宋朝贡册封关系的建立及其交往、交流的特点。这一阶段以李兴祐使宋为开端,到契丹萧宁逊率“80万”大军侵高丽止(962—993)。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是二者确立了较为明确的朝贡册封关系,双方使节交流频繁,交流层次较高。
  第三部分,元郁请师遭拒与丽宋关系的动荡。主要围绕高丽使节元郁如宋请师遭拒的前因后果,来探讨辽异军突起对于丽宋关系的影响。这一阶段由于辽的强大,给东北亚各方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丽宋关系进入一个萎缩动荡时期。这一时期,对高丽而言维护国家安全,确保自身生存是第一位的,迫于辽强大的军事压力,其一方面与辽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朝贡册封关系,但另一方面,又在得有机会情况下,不断遣使入宋,或是文化交流,或是请师救国。但总的来看,其与宋的关系已是时断时续,整体处于动荡阶段。
  第四部分,金悌使宋与丽宋实利外交的展开。主要通过对1071年高丽使节金悌使宋相关史料的分析来探讨1071—1127年间丽宋外交关系的特点。这一时期东北亚关系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高丽对于宋之文化渴求显得的更加强烈,于是,在这一时期,二者建立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基于非朝贡册封体系的外交关系。这在整个朝鲜半岛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中是非常特殊的一次,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丽宋在这一时期主要是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的实利外交。
  最后,结论部分。主要对全文论述进行了进一步的回顾和总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