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包载4-羟苯基维胺的微泡联合超声对瘢痕疙瘩的治疗作用
【6h】

包载4-羟苯基维胺的微泡联合超声对瘢痕疙瘩的治疗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章 4-HPR胶束和4-HPR微泡的制备及载药研究

1.1材料与仪器

1.2.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第二章 4-HPR溶液、4-HPR微泡联合超声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作用的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第三章 4-HPR微泡联合超声对瘢痕疙瘩裸鼠动物模型作用的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 述: 瘢痕疙瘩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制备包载4-羟苯基维胺(4-HPR)的微泡,并对其进行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的测量;探讨4-HPR微泡联合超声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裸鼠瘢痕疙瘩模型的治疗作用。
  方法:
  1.4-HPR微泡的制备及载药研究:以聚乙二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EG-DSPE)和蛋黄磷脂酰胆碱(EPC)为膜材,利用成膜-水化法制备包载4-HPR的胶束,然后加入十二氟戊烷(PFP),利用细胞超声破碎仪超声后形成微泡。应用透射电镜Hitachi H-7650、ZPW388激光粒度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其形态、粒径、电位、载药量、包封率进行研究;观察4-HPR胶束和4-HPR微泡的溶血情况。
  2.4-HPR溶液、4-HPR微泡联合超声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作用的研究:(1)采用MTT法检测4-HPR溶液、4-HPR胶束、4-HPR微泡和超声波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2)利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4-HPR微泡结合超声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3)以香豆素6代替4-HPR制成载药微泡,结合超声波作用,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对载药微泡的药物摄取情况。
  3.4-HPR微泡联合超声对瘢痕疙瘩裸鼠动物模型作用的研究:裸鼠皮下接种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结合细胞基底膜基质胶(Matrigel)建立动物模型后,瘤体局部分别注射生理盐水、4-HPR溶液和4-HPR微泡,给药剂量为12.5mg/kg(以4-HPR计),微泡组药物注射后立即瘤体局部给予超声处理(频率3 MHZ,功率2 W/cm2,刺激周期20%,超声60 s),定期观察瘤体大小和裸鼠体重的变化,于末次给药48 h后处死裸鼠,取各组瘤组织、心、肝、脾、肺、肾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价。
  结果:
  1.4-HPR胶束呈球形,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4.51±0.13)%和(90.88±0.36)%,平均粒径为208.9 nm,分散均匀;4-HPR微泡的平均粒径为150.7 nm,电位为-42.03 mV,分散均匀;4-HPR胶束和4-HPR微泡均无溶血作用。
  2. MTT实验结果显示,4-HPR溶液在1-5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增殖抑制率和药物浓度呈正相关。4-HPR微泡结合超声能加快药物入胞和纳米粒的释药,更好地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0.05),药物在5 min内基本全部进入细胞。
  3.应用生理盐水、4-HPR溶液和4-HPR微泡联合超声对瘢痕疙瘩动物模型治疗后发现,4-HPR微泡组小鼠瘤体生长迟缓、坏死较明显,瘤体体积较4-HPR溶液组和生理盐水组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裸鼠脏器均未见转移瘤灶及病理改变。
  结论:成功制备4-HPR微泡,提高了4-HPR的溶解度;4-HPR微泡结合超声波照射能显著抑制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对瘢痕疙瘩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优于单用4-HPR溶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