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人员交流的中朝边境城市流通网络研究
【6h】

基于人员交流的中朝边境城市流通网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目的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3研究区域、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研究思路

第二章 城市流通网络理论

2.1城市流通网络概念

2.2基础理论

第三章 中朝边境地区概况

3.1中朝边境城市和口岸

3.2中朝边境城市的历史回顾

第四章 中朝边境城市流通网络分析

4.1交流人员及调查数据情况

4.2图们江地区调查结果分析

4.3城市流通网络的形成

4.4 城市流通网络的主导因素

第五章 中朝边境合作与城市流通网络发展

5.1边境地区特色与优势

5.2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通过口岸的中朝边境城市网络问卷调查

附录B 访谈两国政策影响下的中朝边境地区交流

展开▼

摘要

面向东北亚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政府积极推进以发展东北三省为目标的东北振兴、长吉图开发等区域发展战略,中朝边境口岸的中朝两国交流越来越活跃,以口岸为交流的主要通道,中朝边境城市以地理接近性和互补性为基础,逐渐成为双边共同发展对象。
  本研究以中朝边境城市和边境口岸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综合分析基于人员交流的中朝边境城市联系网络,结合采用基于口岸的城市流通网络中的人员、车辆、货物指标,掌握中朝边境城市流通网络的时空间演化规律,最后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通过中朝边境口岸,包括来自东北三省、山东、北上广以及江浙一带等全国不同地区的人员往来所形成的紧密而具周期性的经济·社会联系是促进中朝边境城市网络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二,在中朝边境城市流通网络中,核心地位较突出的是丹东,在图们江地区流通比较均衡,整体上,中朝边境城市流通较缓,增量较低。第三,在人员交流的前提下,促进中朝边境城市流通网络形成和发展的是边境贸易和跨境旅游这两大因素共同主导的结果。第四,发挥中朝边境地区优势,在两侧资源和经济的互补性以及协同发展,通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来联通网络渠道,减少流通障碍;通过区域的共同开发拉动内外经济,提高全方面效益;与新形势国际战略齐头并进,提高对内发展,增强对外联系的辐射作用。
  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客观地了解中国与朝鲜各方面的交流现状,而且重新认识中朝边境城市区位优势和功能特征,在保持中朝友好关系的基础上,为发展中朝经济合作与社会交流、促进中朝边境双边区域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