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散居地朝鲜族失地农民的维权行动及其困境——基于舒兰市Y村的个案调查
【6h】

散居地朝鲜族失地农民的维权行动及其困境——基于舒兰市Y村的个案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

1.3 相关研究现状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失地与农民的生活

2.1 失地的经纬

2.1.1 村落的终结

2.1.2 被动的他者

2.2.1 失故乡的情感危机

2.2.2 利益受损的弱者

第三章 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之多元化

3.1 经济利益诉求

3.1.1 合理的经济补偿

3.1.2 基本社会保障安置

3.2 政治权利诉求

3.2.1 尊重农民的政治权利

3.2.2 尊重农民的话语权

3.3 平等待遇诉求

第四章 失地农民的行动选择

4.1 自发维权

4.2 上访政府

4.3 援助法律

4.4 呼吁社会

第五章 失地农民维权实践中的困境

5.1 维权成本高

5.2 维权者主体内因

5.3 少数民族散居地的场域局限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圈地扩张”。庞大数量的城市周边土地,尤其是城乡结合部以及近郊农业用地被征收为城市建设用地。
  由于我国目前存在着征地制度不完善、土地利益关系混乱的问题,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依旧不少。征收农业用地危及了部分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割裂了农民群体对土地的情感依托,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失地农民群体与城市化扩张的对立抗争,阻碍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因此,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边缘群体与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是长久以来社会各界一直关注的一大社会问题。在笔者看来,失地农民群体所引发的问题以及这一群体面临的困境,既有相同的共性又存在着地域、民族等其他因素所带来的差异性。在我国东北的朝鲜族散居地区,同样因土地征收政策不合理而出现了诸多失地农民的矛盾纠纷。但各界对散居地朝鲜族失地农民群体的利益诉求与维权困境的研究与关注度并不是很高。
  笔者认为,社会学视野下的问题研究,应立足于社会事实的基础之上,以独特的视角深度剖析个案的典型,进而以小见大的为问题的研究带来更为宽阔的视野。
  本文选取散居地朝鲜族聚居村——吉林省舒兰市Y村为田野点,以Y村的朝鲜族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通过获得第一手资料,从民族学、人类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出发进行归纳并总结。主要结合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和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为理论导向,深度分析Y村农民的失地困境与维权行动,探求散居地朝鲜族失地农民维权行动的差异与特性。本文旨在通过调查Y村的征地过程与失地经纬,分析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与行动选择,探求散居地朝鲜族失地农民所面对的维权困境有何特性。进一步为散居地朝鲜族失地农民维权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经验分析。
  朝鲜族村庄在城市化浪潮中更具有其民族特性,在城市扩张与村落消亡的过程中,正是由于这一特性从而衍生出了更具代表性的利益困境。少数民族散居地区存在场域的局限性,由于散居地朝鲜族农民具有独特的“脱域”属性,在维权过程中存在着维权成本高、欠缺信息来源、语言沟通不畅的问题。导致利益集团不统一、面对利益困境时缺乏利益代言人,从而失地农民群体的利益诉求无法一致有效的表达等诸多问题。
  在城市化浪潮下,少数民族日益趋向散居化,而民族问题研究的学术视野大多投向民族聚居区,而忽视了散居地区不可替代的地位。散居地少数民族村落不仅未受到保护反而走向了消亡,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少数民族农民的流动,民族村落特有的传统与文化被解构,少数民族群体也逐渐被同化,亦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流失与解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