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小城市地下管廊系统规划及建设研究——以延吉市为例
【6h】

中小城市地下管廊系统规划及建设研究——以延吉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2.1 区域位置

2.2 自然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候条件

2.2.3 水文条件

2.2.4 地基承载力与地下水

2.2.5 地质构造条件

2.3 经济社会条件

2.4 城市发展规划

2.5 综合管廊建设条件分析

2.5.1 延吉市经济水平

2.5.2 地下空间条件满足

2.5.3 建设技术成熟

第三章 延吉市各专业管线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管线建设现状

3.1.1 供热现状

3.1.2 给水现状

3.1.3 燃气管网系统现状

3.1.4 电力系统现状

3.1.5 雨水系统现状

3.1.6 污水系统现状

3.2 管线系统存在的问题

3.2.1 供热系统

3.2.2 给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3.2.3 天然气管网系统存在的问题

3.2.4 排水系统

3.3 管线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管线急需改造升级

3.3.2 管线易损

3.3.3 用土地资源

3.3.4 管理界面混乱

3.3.5 信息化平台尚未建立

第四章 延吉市综合管廊总体建设研究

4.1 综合管廊的类型

4.2 延吉市地下综合管廊总体建设方案

4.3 延吉市地下综合管廊存在的问题

4.4 延吉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的建议

4.5 管线入廊分析研究

4.5.1 热力管道

4.5.2 电力管线

4.5.3 通信(含广电)管线

4.5.4 给水管道

4.5.5 天然气管线

4.6 人民路综合管廊建设方案

4.7 纳入地下综合管廊管线相容性分析

4.7.1 布置原则

4.7.2 管线相容性

4.8 地下综合管廊附属工程规划研究

4.8.1 消防系统

4.8.2 通风系统

4.8.3 供电系统

4.8.4 照明系统

4.8.5 排水系统

4.8.6 标识系统

4.8.7 监控与报警系统

4.9 配套设施规划及建设研究

4.9.1 控制中心

4.9.2 变电所

4.10 地下综合管廊信息化管理平台规划研究

4.10.1 信息化管理平台规划目标

4.10.2 地下综合管廊信息化管理平台规划内容研究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地下市政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城市运行和发展的基础。近些年,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呈上升趋势,敷设的地下管线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但是,由于我国历史遗留等因素,我国地下管线的建设问题较多,诸如管线分头管理、缺乏合理规划等问题十分突出。为改善地下管线建设及管理混乱的状况,地下管廊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并且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为了合理配置城市资源,节省经济成本,延吉市于2009年开始规划地下管廊的建设。本文将以延吉市为例,分析我国中小城市地下管廊的规划及建设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首先,论文介绍了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背景及目的意义,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地下综合管廊建立建设的理论研究,总结了地下管线的敷设方式,从各种敷设方式的优缺点中提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必要性。
  其次,分析了延吉市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条件与必要性。从大小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延吉市完全有能力且有必要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其三,深度分析了延吉市地下各市政管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问题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论述:各市政管线的系统问题和各市政管线的建设问题。
  其四,对延吉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布局方式、管线入廊、附属工程和配套设施规划进行了分析,提出现有规划和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以人民路地下综合管廊为案例,对管廊的布舱方式和同舱管线的相容性进行了分析。
  最后,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文中提到的不足之处拟出了解决的方案与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