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途径研究——以延吉市B小学为例
【6h】

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途径研究——以延吉市B小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主要概念界定

第二章 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途径的理论与政策依据

2.1 理论依据

2.2 政策依据

第三章 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途径现状调查与实施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3.2 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现状

3.3 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途径运用现状

3.4 发展途径与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相关情况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4.1 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水平分析

4.2 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途径的运用现状分析

4.3 新媒体的使用对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影响分析

4.4 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对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影响分析

4.5 信息技术课程对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2012年3月,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指出:“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则是信息技术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目前学者对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及发展途径的相关研究还不是十分充分。
  本文从文献出发,将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构成划分为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应用能力三个维度。将其发展途径划分为新媒体的使用、家庭媒介素养教育、信息技术课程三个维度。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抽取延吉市B小学六年级的六个班级为调查对象,了解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总体及各构成维度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途径的运用状况。结合访谈调查和观察的方式,探讨了新媒体的使用、家庭媒介素养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对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本文形成如下结论: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总体处于比较好的水平,信息加工能力发展水平一般;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途径处于积极发展状态,新媒体的使用运用效果相对较好,信息技术课程运用效果相对最低;新媒体的使用以娱乐行为为主,学习行为的运用效果不明显;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发展不全面,家长媒介素养有待提升;信息技术课程途径对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作用不明显,课堂教学因循守旧,学科支持力度不足。
  本研究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合理建议如下:(1)家长和教师引导小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媒介使用习惯,形成批判思维。(2)家长提升自身媒介素养,与子女平等相待,相互学习。(3)信息技术教师调整心态,加强教学设计,夯实教学基本功。(4)学校提高资源建设的水平,逐步制定学科规范,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