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炎症因子在糖尿病干眼症患者中的作用的临床意义
【6h】

炎症因子在糖尿病干眼症患者中的作用的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2.1 临床资料

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主要试剂与药品

2.4 检查方法

2.4.2 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lt)

2.4.3 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TBUT)测定

2.4.4 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 test,FLS)

2.5 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

2.5.1 取材

2.5.2 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

2.6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2.6.1 取材

2.6.2 实验步骤

2.7 IL-1β、IL-6的检测方法

2.7.1 取材

2.7.2 实验步骤

2.8 统计学方法

3.1 临床指标特点

3.2 两组TBUT检查和Slt试验结果

3.3 两组角膜荧光染色检测结果

3.4 两组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结果

3.5 两组结膜上皮细胞中TGF-β1表达检测结果

3.6 两组泪液中IL-1β、IL-6表达检测结果

3.7 糖尿病干眼症组泪液IL-6表达与检查结果的相关性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综述 炎症因子在糖尿病性干眼症发病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在糖尿病并发干眼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上对糖尿病诱发干眼症的诊断及防治提供有力依据。
  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患者162例,将其分为两组:糖尿病干眼症组92例和正常对照组70例,其中将眼部无手术史、外伤史、角膜接触镜佩戴史,3个月无眼部炎症及全身疾病史的患者纳入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OSDI问卷调查结果、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T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 test,FLS)程度。采用印迹细胞学检查观察两组结膜杯状细胞密度;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试验检测两组结膜上皮细胞中TGF-β1水平的表达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检测两组泪液中IL-1β和IL-6浓度,并对糖尿病干眼症患者上述检查结果与泪液中IL-6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干眼症组OSDI平均值(8.67±7.28 vs24.36±9.81),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
  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干眼症组TBUT平均时间(12.31±2.69s vs4.12±2.58s)、和SIt平均长度(15.11±4.34mmvs6.89±2.62mm)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干眼症组SIt值<10mm/5min、TBUT值<10s的受试者所占比重明显增多,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
  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干眼症组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值(2.88±1.71 vs4.29±2.1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干眼症组FLS阳性的程度明显增强,有统计学差异(P<0.01)。
  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干眼症组结膜上皮细胞中TGF-β1水平的表达明显增强,具有明显差异性(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干眼症组泪液中IL-1β和IL-6水平的表达明显增强,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干眼症组SIt值、TBUT值、结膜杯状细胞密度与泪液中IL-6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70,P<0.001; r=0.50,P=0.02; r=0.46,P=0.04),与泪液清除率无相关性(r=0.41,P=0.06)。
  结论:
  1.IL-1β、IL-6、TGF-β1水平的表达在糖尿病干眼症患者中明显增强,可作为评估其泪膜和眼表功能状态的临床诊断指标。
  2.炎症因子可能在糖尿病性干眼症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