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鸢尾属几种植物的抗旱性研究
【6h】

鸢尾属几种植物的抗旱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二章 鸢尾属5种植物的抗旱性比较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和处理方法

1.2 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1.3 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自然含水量的变化

2.2 试验材料的形态变化

2.3 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

2.4 叶片组织含水量、束缚水、自由水/束缚水的变化

2.5 质膜相对透性的变化

2.6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2.7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

2.8 丙二醛(MDA)的变化

2.9 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变化

2.10 脯氨酸(Pro)含量的变化

3 讨论

3.1 植物的形态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

3.2 叶片相对含水量与抗旱性的关系

3.3 叶片组织含水量、束缚水/自由水与抗旱性的关系

3.4 质膜相对透性与抗旱性的关系

3.5 叶绿素含量与抗旱性的关系

3.6 SOD和MDA的变化与抗旱性之间的关系

3.7 渗透调节物质与抗旱性的关系

4 小结

第三章 鸢尾属5种植物的抗旱性综合评价与讨论

1 5种植物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1.1 11个与抗旱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1.2 隶属函数分析和权重的确定

2 鸢尾属5种植物抗旱性分类

3 讨论

3.1 抗旱指标的选择

3.2 5种植物的抗旱性机制

3.3 关于抗旱性的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鸢尾属(Iris)植物种类繁多,是园林中重要的绿化美化材料,应用范围广,应用潜力大。由于环境变化和我国季风性气候的特点等原因,在许多地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干旱情况,影响了鸢尾属植物的分布和应用,因此研究鸢尾属植物的抗旱性,对其合理的园林配置及育种等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研究了鸢尾属5种植物鸢尾(I.tectorum)、马蔺(I.lactea var.chinensis)、黄菖蒲(I.pseudacorus)、花菖蒲(I.ensata var.hortense)和溪荪(I.sangui)在人工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生化特征(包括体内水分、叶绿素、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等)的变化。结果表明: 1.对干旱胁迫下水分和叶绿素的研究。5种植物相对含水量都呈现下降的趋势。鸢尾的相对含水量较高,下降幅度较小;溪荪的相对含水量较低。组织含水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自由水和束缚水之间有相互转化现象。叶绿素的变化不完全相同,鸢尾呈下降趋势,马蔺、黄菖蒲、花菖蒲、溪荪则呈上升趋势。 2.对干旱胁迫下膜系统和酶活性的研究。5种植物的膜相对透性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鸢尾的膜相对透性增加幅度较小,而花菖蒲上升幅度最大;MDA的含量,鸢尾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而其余4种则表现为上升的趋势。SOD活性在干旱胁迫下先上升再下降;马蔺和鸢尾的SOD活性较高,黄菖蒲、花菖蒲和溪荪的SOD活性相对较低。 3.对干旱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的研究。5种植物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不完全相同。鸢尾、马蔺和黄菖蒲的可溶性蛋白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花菖蒲和溪荪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变化不明显。游离脯氨酸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溪荪增加幅度最大,最早达到峰值;鸢尾的变化幅度最小,马蔺、黄菖蒲和花菖蒲的脯氨酸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4.抗旱性综合评价。将所测的11个生理生化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抗旱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鸢尾>马蔺>黄菖蒲>花菖蒲>溪荪。 5.对11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以把鸢尾属5种植物分成3类,鸢尾、马蔺属于抗旱性较强的一类;黄菖蒲、花菖蒲属于抗旱性中等的一类;溪荪属于抗旱性弱的一类。根据D值与11个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确定相对含水量、组织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可作为今后研究鸢尾属植物抗旱性的参考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