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羊草叶片及根茎中非结构糖的季节动态变化及土壤盐碱化对其影响
【6h】

羊草叶片及根茎中非结构糖的季节动态变化及土壤盐碱化对其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一、引 言

二、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样地自然概况

四、材料与方法

五、结果与分析

六、讨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土壤盐碱化、植被破坏是我国草原的主要生态问题,植被恢复则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羊草草原的兴衰取决于羊草种群的生产力及其扩繁能力,而非结构糖类化合物则与种群的生理状态及其扩繁能力密切相关。羊草体内的非结构糖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果聚糖及蔗糖等小分子可溶性糖,前者是主要的储存多糖后者既有储藏功能又作为代谢底物而决定着羊草的生理状态或其代谢水平。因而研究羊草体内非结构糖类化合物的季节动态变化以及土壤盐碱化对其影响有着理论与实际的双重意义。既有利于理论上阐明土壤盐碱化与羊草种群退化演替间的规律与关系也可为羊草草原的生态恢复提供依据。 根据天然羊草草原的退化现状,在吉林省长岭县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生态站内,按土壤盐碱程度不同选择4个样地。在一个生长季内的不同时期取样,测定羊草叶片及根茎中的蔗糖、果糖、可溶性总糖和果聚糖等非结构糖的含量。于7月中旬取样测定各样点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地上及地下总生物量。同时取1-15cm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各样点土壤的电导率、缓冲量及pH值等土壤指标。对所得数据进行必要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羊草不同部位非结构糖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它们与土壤盐碱化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及主要结论如下:(1)羊草体内非结构糖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其在叶片或根茎中的分布存在着明显不同。果聚糖在根茎中的含量明显高于果糖和蔗糖等其他组分,也比叶片中的含量高出2倍以上。可见,果聚糖是羊草体内贮藏物质的主要形式。 (2)羊草叶片及根茎中非结构糖类化合物的季节变化与其生理状态密切相关。羊草根茎中可溶性糖含量随季节没有明显变化,而果聚糖含量则随时间而增加,在生长季后期达最高。叶片中可溶性糖总量及其不同组分均随季节变化而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而果聚糖的变化正好相反,呈现平稳下降的趋势。 (3)虽然土壤盐碱化程度对羊草体内非结构糖类化合物在其干物质中的比例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却与种群总含量密切相关。单位面积上羊草种群的非结构糖类化合物总量以及不同组分的含量均随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而明显下降。羊草种群的非结构糖类化合物的总量是决定种群生存水平及扩繁潜力的物质与能量的基础,可以作为评价种群退化及其发展趋势的一个理想指标。 (4)统计学分析的结果表明:土壤的pH值、缓冲量及电导率与种群中各种非结构糖类化合物的总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也就是说,土壤盐化与碱化程度均是影响羊草种群非结构糖类化合物的决定性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