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阜新矿业废弃地现状及生态恢复技术
【6h】

阜新矿业废弃地现状及生态恢复技术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引言

第一章国内外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现状

第二章阜新矿山废弃地现状调查

第三章阜新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 谢

展开▼

摘要

本文详细概述了国内外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现状,阐述了阜新矿区环境背景状况,重点以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为例,对排土场土壤污染、水污染以及植被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阐明了阜新矿业废弃地利用的限制因素,据此提出阜新矿业废弃地土壤改良方法、植被配置模式等生态恢复技术。提出把矿区生态恢复与土地复垦再利用价值统一于一体的恢复理念。 主要结论如下: (1)根据自然生态系统和矿山复垦生态系统的相似性,提出用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指导矿业废弃地恢复的必要性。 (2)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主要污染金属为铜、锌、镉。有植物生长的样点,表土层0-20cm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逐渐减少;而没有植物生长的样点,重金属含量却逐渐增大。植物对表层土的有固定作用,植物根系对重金属有吸收作用。 (3)阜新地区部分地段的地下水己遭到较严重污染,各种化学元素严重超标。导致阜新矿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矿井水排放造成的水环境污染,二是煤矸石固体废物排放、淋溶造成的水环境污染。 (4)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基质中,主要缺乏养分为氮素,据此提出了施加肥料或者利用豆科植物来提高土壤肥力。 (5)阜新矿业废弃地利用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排灌条件,根据对土壤情况的调查提出来了土壤改良的基本措施:施用改良剂、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 (6)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共有植物63种,分属于23科,其中菊科15种、豆科11种、禾本科8种;蒺藜+水稗草+猪毛菜、水稗草+大籽蒿+黄蒿、水稗草+披碱草+黄蒿+大籽蒿+黄花草木犀、芦苇+披碱草+水稗草+狗尾草分别是年限为5、10、20、40梯形地群落的优势种群;蒺藜在排土场自然恢复中是先锋种,披碱草、芦苇、水稗草可作为重要的优势种;应该筛选并合理配置先锋植物和适生植物,进行植被重建,加强抚育管理,加快恢复进程。 (7)通过比较不同生境、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对主要复垦植被的影响,以及主要复垦植被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海州露天矿排土场人工植被的模式分为平台植被配置模式和斜坡林木植被配置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