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970年以来美国郊区人口结构的异质化
【6h】

1970年以来美国郊区人口结构的异质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序 言

第一部分美国城市的郊区化进程

第二部分1970年以前的美国郊区人口特征

第三部分1970年以来美国郊区人口结构的异质化

第四部分郊区人口结构异质化对种族关系的影响

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1970年,郊区人口分别超过了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美国变成了一个郊区化的国家。同时,郊区的人口特征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本文主要探讨1970年以来美国郊区人口结构的异质化以及异质化对郊区种族关系的影响。全文主要由序言、正文、结论三部分组成。 序言主要介绍中美学术界对郊区异质化的研究概况,并对本文的行文结构作以简要的说明,同时明确文章中需要解释和定义的概念。 正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追溯美国的郊区化进程,对美国郊区化进行了全貌的展示,侧重介绍美国当代郊区化的三个阶段。 第二部分阐述1970年以前美国郊区人口的结构特征,着重介绍20世纪50—60年代,美国郊区人口的同质性特征,即以白领阶层为主的中产阶级在郊区成为主流阶层,核心家庭占据主导地位,白人数量形成绝对优势。 第三部分分析70年代以来美国郊区人口结构异质化的表现:第一,郊区种族结构的异质化。郊区种族结构异质化的表现不但是少数民族人口和种类在郊区的增多这种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少数民族对白人郊区的渗入,从而使得白人同质性郊区大幅度减少的这种质的改变,同时还分析了郊区种族结构异质化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因素。第二,郊区阶级结构的异质化。郊区的这种阶级结构的异质化反映在职业构成上,为以蓝领工人为代表的下层阶级的增多;反映在住宅模式上,则是独户住宅的减少,住宅密度的增加,以及公寓、租赁房的增多;反映在家庭分工上,则是由以前的“男主外,女主内”,转变成夫妻一起外出工作,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第三,郊区家庭组织结构的异质化。战后建立的核心家庭为主的白领中产阶级的郊区在70年代后受到了冲击,单亲家庭、单身家庭、老年人和年轻人使得郊区家庭组织结构多元化、异质化。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郊区异质化对郊区种族关系的影响。郊区的异质化使郊区的种族隔离模式多样化、复杂化。此时郊区的隔离,不仅仅是少数民族与白人之间的种族隔离,少数民族之间以及少数民族的外来移民与本土居民之间也都存在着隔离现象。 结论概括了论文的主要论点,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并且简要分析了本文的不足之处以及提出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