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生生物(藻、水丝蚓、鱼)对硝基苯的富集与释放研究
【6h】

水生生物(藻、水丝蚓、鱼)对硝基苯的富集与释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实验生物

2.1.1实验用藻

2.1.2实验用水丝蚓

2.1.3实验用鱼

2.2试剂与仪器

2.2.1实验用试剂

2.2.2仪器与设备

2.3实验方法

2.3.1藻类对硝基苯的富集与释放实验

2.3.2水丝蚓对硝基苯富集与释放实验

2.3.3鲫鱼对硝基苯富集与释放实验

2.3.4鲫鱼-水丝蚓体系对硝基苯富集实验

2.4样品前处理分析

2.5气相色谱条件及测定

2.6质量控制

2.6.1水样测定的精密度与回收率

2.6.2水丝蚓测定的精密度与回收率

2.6.3鱼样测定的精密度与回收率

2.6.4方法检测限

第三章实验结果与讨论

3.1藻类对硝基苯的富集与释放

3.2水丝蚓对硝基苯的富集与释放

3.2.1富集实验

3.2.2释放实验

3.2.3小结

3.3鲫鱼对硝基苯的富集与释放

3.3.1富集实验

3.3.2释放实验

3.3.3小结

3.4鲫鱼-水丝蚓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对硝基苯(Nitrobenzene,NB)在水生生物(藻、水丝蚓、鲫鱼)体内的生物富集与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为硝基苯的生态环境效应和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松花江水中天然藻类,经过无机盐培养液富集培养后,转入硝基苯浓度为0.28mg/L的培养液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藻类对硝基苯的富集与释放速率均很快,在富集实验的0.5h达到最大富集量(0.23mg/g干重),6h之后达到富集平衡,平衡浓度为0.12-0.15mg/g(干重);稳态平衡时,松花江藻类对硝基苯的生物富集因子(BCF)值为505.7;转入新鲜培养液后,藻体内富集的硝基苯1h即达到最大释放,释放率为25%。 2、在0.28mg/L和0.0093mg/L两个浓度下,研究了硝基苯在底栖生物水丝蚓(Limnodilus sp.)体内的富集与释放。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硝基苯在水丝蚓体内的富集与释放速率较快,富集释放曲线大致相同。高浓度(0.28mg/L)时,硝基苯富集量1h达到峰值(0.639 mg&g湿重),5个小时内硝基苯浓度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此时的生物富集因子(BCF)为2.3,6h后富集量开始下降;低浓度(0.0093mg/L)时,1~2h内,体内富集的硝基苯达到较高水平,并在此后2h之内保持稳定,此时的生物富集因子(BCF)为4.5,之后体内富集的硝基苯浓度明显下降。转入清水后,水丝蚓体内硝基苯浓度2h释放率达到85%以上,8h内基本释放完毕。 3、在0.586mg/L和0.014 mg/L两个浓度下,对硝基苯在鲫鱼(Carassius auratus)体内的富集与释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硝基苯在鱼体中生物富集速率较快,高浓度(0.586mg/L)组6h,低浓度(0.014mg/L)组24h达到峰值。高浓度(0.586mg/L)组富集曲线达到稳态时,鱼体各部(鳃、内脏、肌肉)对硝基苯的生物富集因子BCF值分别为7.34、3.87、2.57;低浓度(0.014mg/L)组富集曲线呈现明显的峰形,其鱼体各部(鳃、内脏、肌肉)生物富集因子BCF值分别为10.43、7.61、5.82;硝基苯在鱼体中的释放速度较快,48h内释放率达到94%以上,各部释放符合双区一级动力学规律,其释放规律可用下述通式表达:1g(c<,0>/c<,t>)=at+b;鱼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对硝基苯的富集能力有一定的差异,表现为鳃>内脏>肌肉;基于较高的释放率以及峰形富集曲线,推测在生物富集过程中发生了生物转化。即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硝基苯的生物富集过程中可能伴随有滞后发生的酶促代谢过程。 将鲫鱼暴露在硝基苯浓度为0.28±0.02 mg/L的水中,投放染毒水丝蚓的实验组与未加水丝蚓的对照组相比,鲫鱼内脏和肌肉中富集的硝基苯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即:鱼体内富集的硝基苯主要来自水中。但饵料(水丝蚓)可影响硝基苯在鲫鱼体内达到平衡的时间和硝基苯的代谢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