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国后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
【6h】

建国后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一、“以俄为师”:模仿苏联模式(1949-1956)

(一)“以俄为师”方针的提出

(二)“以俄为师”的具体表现

二、“以苏为鉴”:反思苏联模式(1956-1964)

(一)“以苏为鉴”方针的提出

(二)“以苏为鉴”的具体表现

(三)反思中的强化倾向

三、“反修防修”:维护苏联模式(1964-1976)

(一)“反修防修”方针的提出

(二)“反修防修”的具体表现

(三)毛泽东没能突破苏联模式的原因

四、邓小平在认识苏联模式上对毛泽东的继承和发展

(一)赞同毛泽东“以苏为鉴”的思想,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二)创新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苏联模式又叫斯大林模式,是20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的建设模式,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客观地讲,作为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苏联模式是基本符合20世纪20-30年代客观历史条件的。是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产物,模式本身必须随着客观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苏联却没有认识到这种变化的重要性,所以随着国内国外历史条件的变化,苏联模式就成为束缚社会生产力和整个国家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半个多世纪以来,苏联模式的兴衰构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为错综复杂的篇章,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建国后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苏共二十大以前,毛泽东“以俄为师”,苏联模式在中国得到确立;苏共二十大到中苏论战以前,毛泽东“以苏为鉴”,开始探索适合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中苏论战开始后,毛泽东以“反修防修”为中心,使苏联模式在中国得到一定的强化。在对苏联模式的认识过程中,毛泽东虽然比较早地发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提出了“以苏为鉴”的思想,并致力于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但他生前基本上没有摆脱苏联模式的樊篱。毛泽东对苏联模式认识的理论和经验教训却为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奠定了思想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五十年代中期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向,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