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隼取食地选择及取食行为研究
【6h】

红隼取食地选择及取食行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鸟类取食地选择研究现状

1.1.1鸟类生境选择研究现状

1.1.2鸟类取食地生境选择研究

1.2鸟类取食行为研究现状

1.2.1取食策略和生态位化分的研究

1.2.2取食活动节律

1.3红隼国内外研究现状

1.4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2.1地理位置

2.2气候特征

2.3植被结构及鸟种类

3.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

3.1人工巢箱招引

3.2红隼取食行为的研究方法

3.2.1红隼取食行为观察

3.2.2取食地与营巢地距离研究

3.3红隼取食地选择的研究方法

3.4数据分析

4.研究结果

4.1红隼取食地选择

4.1.1红隼对不同取食生境的利用与取食效率

4.1.2红隼取食地生境特征

4.1.3红隼取食地与巢址之间的关系

4.2红隼取食行为的研究

4.2.1雌雄红隼取食行为投入比较

4.2.2红隼取食行为组成的时间分配

4.2.3红隼取食行为的日活动节律

5.讨论

5.1红隼的取食地选择

5.2红隼的取食行为特征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作者于2006-2007年3月至7月,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林中红隼的取食地选择和取食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悬挂人工巢箱对红隼进行招引,采用全日观察法和瞬时扫描法对红隼日取食行为的时间分配、雌雄红隼取食行为投入、取食效率、不同取食行为方式的时间分配等进行定点观察;通过样方法对红隼取食地生境特征进行了测量;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处理。 红隼对不同取食生境的利用频次存在显著差异;取食成功率在不同生境中差异不显著;不同生境中取食失败频次差异显著。红隼在农田生境中的取食频次最高,其次为草甸和林地中取食频次相近,居民区取食最少。红隼在草甸中取食成功率最大,为36.0%;其次为农田,为34.8%;居民区取食成功率最低,为0。在对红隼取食地植被因子的主成分分析中,第1主成分为灌丛密度和灌丛盖度。第2主成分中为乔木高度、乔木密度和乔木盖度。第3主成分中为取食地距居民区、水域和公路距离。第4主成分中为取食地距林地距离。红隼的巢址和取食地间的最近距离为97.4m,最远距离为2277m,平均取食距离是429.55±753.61m。雌雄红隼在繁殖的四个时期中取食行为投入均呈差异极显著。整个繁殖期中雌雄红隼取食回巢次数逐渐增加,双亲取食投入也逐渐增加。雌性红隼的取食投入明显小于雄性红隼。红隼取食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盘旋和悬停,但在不同生境中投入到各行为方式的时间不同:在农田、林地和灌丛生境下盘旋行为百分比最大;草甸的悬停行为时间百分比最大。红隼在不同生境中成功捕食猎物所花费的时间差异不显著,平均花费时间是52.63±42.78s;不能成功捕食猎物所花费的时间差异不显著,平均花费时间是72.07±69.43s。红隼的递食行为以雄性为主,占63%,雌性占37%。红隼每日有2个时间段为取食高峰,分别出现在8:30-11:30和14:00-16:00。一天中8:30、9:30、11:30和15:30为回巢递食高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