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铂(Ⅱ)、铱(Ⅲ)等环金属配合物光电性质理论研究
【6h】

铂(Ⅱ)、铱(Ⅲ)等环金属配合物光电性质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一、引言

二、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

(一)配体中心发光配合物

(二)中心金属离子发光配合物

(三)电荷转移跃迁发光配合物

三、过渡金属配合物磷光发光材料

(一)发光原理

(二)电致磷光发光机制

(三)铱(Ⅲ)、铂(Ⅱ)、铼(Ⅰ)过渡金属配合物

四、本论文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一、光物理基本原理

(一)激发态与光物理过程

(二)电致发光机理

(三)激发态计算的主要方法及程序

(四)电离势

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一)从头算方法

(二)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三)时间依赖密度泛函理论(TD-DFT)

(四)基组的选择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桥联配体的π共轭长度对双核铂(Ⅱ)配合物光电性质的影响

一、引言

二、计算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一)模型的选择

(二)基态平衡几何构型

(三)电子结构

(四)结合能

(五)重组能和电离势

(六)光激发

(七)最低三重激发态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苯配体对三齿环金属铂(Ⅱ)配合物电子和磷光性质的影响

一、引言

二、计算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一)分子几何构型和反馈键

(二)S0与T1态之间的几何弛豫

(三)电子结构

(四)最低三重激发态

(五)新型蓝光发射材料的设计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以2-苯基吡啶和8-羟基喹啉为配体的铱(Ⅲ)配合物光电性质的量子化学研究

一、引言

二、计算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一)分子几何构型

(二)异构体的热力学稳定性

(三)电子结构

(四)电子迁移和电子亲核势

(五)基态和最低三重态之间的几何弛豫

(六)最低三重激发态

(七)mer-IrQ3中Q-和IrQ2+的相互作用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1,10-邻二氮杂菲类配体和它们的铼(Ⅰ)配合物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量子化学研究

一、引言

二、计算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一)分子构型

(二)分子轨道

(三)金属Re和配体L的相互作用

(四)光激发

(五)光发射

四、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展开▼

摘要

过渡金属配合物由于其分子和电子结构的多样性已成为催化、分析化学、生物科学以及光电技术等诸多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在发光材料领域,过渡金属配合物,尤其是铱和铂过渡金属配合物由于重金属原子的引入使其可以有效的利用三线态激子的辐射衰减来提高电致发光效率,进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涉及材料优化和发光机理的问题,如分子设计、电荷转移、电子结构与光物理性质的关系等备受关注。 本论文通过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了一系列铱和铂等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光谱性质及载流子传输性质,为新型有机材料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研究内容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以系列具有不同共轭长度的桥联配体铂配合物[Pt(pip2NCN)]2(L)2+(pip2NCNH=1,3—bis(piperidylmethyl)benzene,L表示桥联配体)为研究对象,使用密度泛函方法系统研究了桥联配体共轭链长的改变对一系列双核铂配合物电子结构、光谱性质和载流子传输性质的影响。随着桥联配体共轭长度的增加,HOMO和LUMO的能量、配合物的稳定性以及最大阵子强度增大,然而电离势降低;从重组能和态密度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这些分子的空穴传输性能优于电子传输性能。由于此类配合物的HOMO和LUMO分别分布在不同的片断上,所以可以通过对不同的片断引入不同性质的取代基或杂原子来调解分子的光电性质,进而使材料性能得以改进。 2.选取三个模型铂配合物Pt(N^N^N)Cl(N^N^N=terpyridine),Pt(N^C^N)Cl(N^C^N=1,3—di(2-pyridyl)—benzene)和Pt(N^N^C)Cl(N^N^C=6—phenyl-2,2’—bipyridines)作为研究体系来探讨苯环的存在和位置对分子和电子结构、几何弛豫、电荷分布以及磷光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Pt和苯环之间强的反馈键使与苯环处于反位位置的配位键键长在同类型的键中最长;Pt—C键的强σ给电子能力使更多的电子集中在Pt和与苯环处于反位位置的片断上;在发光过程中,苯环位置的不同导致了Pt(N^C^N)Cl和Pt(N^N^C)Cl的苯环到吡啶环的ππ*跃迁方向不同;与Pt(N^N^N)Cl和Pt(N^N^C)Cl相比,Pt(N^C^N)Cl具有最小的激发态几何弛豫、最大的发射能以及在发射过程中跃迁轨道的最大空间重叠,而且三个配合物的辐射弛豫率相似,这些特征使得Pt(N^C^N)Cl具有最大的发射效率,与实验观察结果一致;基于Pt(N^C^N)Cl的种种优势,我们使用卡宾类配体3—methylimidazolin-2-ylidene取代了配合物Pt(N^C^N)Cl中的吡啶片断得到新型高效的发蓝光磷光材料。 3.系统研究了以2-苯基吡啶和8—羟基喹啉为配体的铱配合物(ppy)2IrQ、(ppy)IrQ2和IrQ3的光电性质,并且将这些衍生物的电子传输和发光性质与原始配合物AlQ3的电子传输性质和Ir(ppy)3的发光性质进行比较。计算结果显示了喹啉铱配合物在多层OLED装置中的功能:通过与AlQ3的对比研究,从电子迁移率、电子注入对分子构象稳定性的影响以及HOMO和LUMO的分布来看,(ppy)2IrQ和IrQ3具有成为好的电子传输材料的可能,但是不能作为主体材料,因为它们低的激子能量不能有效的传递给客体材料;其中(ppy)2IrQ的电子传输性能可能会被其差的电子注入能力所干扰。这些喹啉铱配合物最低三重激发态的特征都是由A—喹啉配体所主导,这是被基态和最低三态之间的几何弛豫所证实的,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它们均为红光磷光材料。 4.系统研究了包含二噻吩基乙烯的1,10—邻二氮杂菲配体(闭环配体L1和开环配体L2)和它们的Re(Ⅰ)配合物[Re(CO)3(L)Cl](闭环配合物1和开环配合物2)的光物理性质。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体系基态和激发态性质的分析确定金属配合和开闭环结构的不同对激发态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开闭环配合物的最强吸收峰以及发射峰的特征明显不同,开环配合物主要为MLCT/LLCT跃迁,而闭环配合物由于配体部分较大的共轭程度,使其光谱特征主要为π→π*跃迁。我们认为第二激发三重态对1的磷光有贡献,而2的磷光主要源于最低三重激发态的贡献。另外,旋轨偶合对有5d(Re)参与的跃迁的激发能有较大影响,但是对配合物1和2跃迁特征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