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态足迹方法在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6h】

生态足迹方法在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概况

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2.1基本概念

2.2生态足迹模型与计算方法

2.3生态足迹模型的修正

3东北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计算与预测

3.1研究区概况

3.2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3.3东北地区1987-2007年生态足迹计算

3.4东北地区1987-2007年生态承载力计算

3.5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动态分析

4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预测

4.1灰色系统建模机制

4.2吉林省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预测

4.3黑龙江省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预测

4.4辽宁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预测

5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与分析

5.1万元GDP生态足迹与资源利用效率动态变化分析

5.2生态足迹多样性动态变化分析

5.3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动态变化分析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6.2建议

6.3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核心内容是确定人类的生存是否处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和其博士生Wackernagel1996年以来提出的生态足迹指标是测算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来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广泛的应用。该方法将区域的资源和能源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须的各种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生态足迹),并与区域能提供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够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 本文通过查阅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历年统计年鉴,运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对1987年-2007年生态足迹及相关指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定量评价了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程度,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三省2008年-2017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提出了缓解生态赤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全文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论文的1、2章,主要回顾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发展、生态足迹模型与计算方法、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写作的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是论文的3、4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区的具体情况,并对东北地区1987年-2007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对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 第三部分是论文的5、6章,主要是分析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并对东北地区如何缓解生态赤字,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与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