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兴安岭北段西麓森林——草原交错带植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6h】

大兴安岭北段西麓森林——草原交错带植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生态交错带的概念

1.2边缘效应

1.3关于生态交错带植物多样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4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2研究方法

2.1研究地点的自然概况

2.2取样和调查方法

2.3数据统计与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植物类群组成

3.2植物多样性

3.3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

3.4优势种的相对密度、相对生物量和重要值

3.5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

4讨 论

4.1植物种数及区系特征

4.2植物多样性和功能群

4.3多样性与均匀性指数

4.4优势种的相对密度、相对生物量和重要值

4.5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

5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样地植物名录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致 谢

展开▼

摘要

自从“生态交错带”概念提出以来,许多生态学家对它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大量的事实表明生态交错带富于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但生物多样性在生态交错带中有多方面变化。 本研究目的: 1)调查森林—草原交错带的物种组成及功能群的变化规律; 2)分析影响群落中物种分布的生态因子; 3)分析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本研究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那吉林场的森林—草原交错带作为研究地点,确定了1个森林样地、5个林草交错带样地、1个草原样地,进行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密度、盖度、高度和生物量的调查,并对各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进行了计算分析。 究结果表明: 1)研究样地内共记录到维管植物41科153属301种; 2)从草原→林草交错带→森林的群落结构变化中,植物种类的变异性较大,林草交错带的物种分布情况呈现双峰趋势,表现为明显的正边缘效应; 3)在各区段群落植物生活型功能群组成中,多年生杂类草和多年生禾草是群落组成的主体,Raunkiear生活型以地面芽和地下芽植物为主,水分生态型功能群组成中,中生植物是各群落组成的主体; 4)各区段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均高于林草交错带的中间地带,其规律与物种分布规律相符合; 5)羊草、地榆、苔草这3类优势植物,沿水分梯度在各区段群落中出现时,重要值表现为3种变化规律,反映出各自不同的水分利用机制; 6)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产力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Shannon—Weiner指数与地上生产力也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弱于前者。 研究区域沿着水分梯度,从草原→林草交错带→森林各区段草地群落具有明显的生态替代现象,即由羊草草甸、羊草+贝加尔针茅草甸、日阴菅草甸、杂类草(五花)草甸群落依次变化。水分因子是影响林草交错带草地群落植物丰富度、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的最主要生态因子。 通过对各区段的群落类型的对比分析,揭示了林草交错带的植物多样性变化格局,为解释植被变化及群落稳定性提供了数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