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研究
【6h】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基本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本质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理论前提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客观依据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主体

一、主体与早期探索主体问题的提出

二、早期探索主体的形成历程回顾

三、毛泽东成为主体核心的根源分析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历程及主要成果

一、建党及大革命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认识和运用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初步结合

三、教条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严重冲击

四、遵义会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转折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历史地位与价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历史地位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价值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历史局限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经验总结

一、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实现坚持与发展的统一

二、深刻认识国内外实际,实现当代化和民族化的统一

三、善于总结经验和理论创新,实现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结 语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后 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众所周知,中国人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认识经过了两个层次的探索:第一个层次是从东西方各种救国救民的思潮中找到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第二个层次是进一步探索和反复实践,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认识,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贯穿于整个探索历程的有一条主线,即党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多视角、多学科、全方位地深入研究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有助于从整体上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形态和科学体系,推动理论成果向实践的转变,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应当说,当前学术界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方面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余地、空间和必要。
   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重大研究课题,本研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科学与人文、中国与世界、内容与方法、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研究方法。研究将线性描述和横向综合结合起来:在纵向方面,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历程;在横向方面,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放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来观照。通过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内涵、明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理论前提、客观依据、探索主体等基础性问题,系统梳理和回顾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由失败到成功的艰难历程,进而深刻剖析党的早期探索的价值意义与历史局限性以及早期探索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在此基础上客观总结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教训,最后在整体评述中国化早期探索与中国化历程的关系中,提出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新世纪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重大意义。
   本研究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这一核心概念,从五个方面加以探析。各章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第一章主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基本问题加以宏观理析。论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及本质,引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基本问题的界定,进而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理论前提和客观依据,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二章主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主体问题进行着重阐释。论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及早期探索主体问题的提出为引子,尝试界定了早期探索主体的内涵,并在按历史线索回顾早期探索主体的形成历程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毛泽东成为中国化早期探索主体核心的根源。
   第三章主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进程和成果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此章为全篇重点。论文将依据毛泽东对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经验的总结,以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运用的推进为线索,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加以分期,最终落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主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历史地位、价值意义和历史局限性进行深入挖掘。凸显早期探索对于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奠基意义,从而说明其积极价值与局限缺憾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财富。
   第五章主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历史经验进行客观总结。论文通过对早期探索历程的真实性、复杂性和艰难性的描述,集中提炼出三点规律性的经验: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实现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深刻认识国内外实际,实现当代化和民族化的统一;善于总结经验和理论创新,实现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结语部分对整篇论文加以宏观凝练,提升到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对新世纪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重大意义的高度,通过分析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早期探索的关系,得出三点结论: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二,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是一个曲折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第三,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不是一劳永逸的,要不断发展并解决新问题。论文最终展望了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