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延续的痛苦——身体社会学视域中的农村教育研究
【6h】

延续的痛苦——身体社会学视域中的农村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一、研究的缘起

(一)感受到一种沉重的痛苦

(二)找寻合理的研究语境

(三)深入研究的动因

二、研究的主题及框架

(一)研究的主题

(二)研究的框架及主要命题

三、研究的目标、意义及方法

上篇 痛苦的身体——痛苦的在场与隐喻

第一章 痛苦的在场

一、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一段痛苦的经历

三、一个平静的村庄

四、现象还原

第二章 理论资源

一、关于痛苦的理论研究

二、如何理解“痛苦”——来自弗洛伊德的启示

三、身体:痛苦解析的理论视角

四、内卷化:一个必要的理论补充

第三章 痛苦的解读

一、痛苦的内涵及其特征

二、痛苦的身体

三、痛苦的隐喻

四、关注“痛苦”:教育学的公共关怀与道德担当

中 篇 内卷化——痛苦的存在机理

第四章 文化的内卷化

一、中国的身体文化

二、文化技术

三、内卷的身体文化及文化技术

第五章 权力的内卷化

一、权力及其特征

二、权力运行的历史分析

三、内卷的权力运行

第六章 身体技术的内卷化

一、身体技术的相关研究

二、教育生活中的身体技术内涵及特点

三、身体技术的历史分析

四、内卷的身体技术

下篇 幸福的身体—痛苦的消解

第七章 指向幸福

一、什么是幸福

二、幸福何以成为教育之追求

三、幸福何以成为去内卷化的标准

四、教育如何指向幸福

第八章 寻求幸福

一、构建“身体”的新阶序

二、成就“人的条件”

结 语:幸福究竟有多远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展开▼

摘要

在新中国成立60华诞之际,在新中国教育取得显著成就的大背景下,本文以农村教育场域中身体的痛苦为主题,揭示了痛苦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律动,不是为了彰显“另类”,其根本旨归是正视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创中国教育发展新局面贡献一份力量,毕竟农村教育发展任重而道远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
   本文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段痛苦的经历及一个平静村庄的教育事件为线索,揭示了农村教育场域中“痛苦”的存在,挖掘了对“痛苦”这一主题进行研究的理论资源,并将身体痛苦和教育及社会的公共议题相联系起来,将身体的独特体验与社会发展及其背后所隐藏的各种关系连接起来,试图揭示身体的痛苦对农村教育及社会的最深刻隐喻。
   痛苦之所以延续,归因于文化、权力及身体技术的存在及内卷化发展。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深入分析,不仅明晰了身体痛苦与文化、权力及社会之间的复杂纠葛,还原和再现了一个个真实的痛苦,还进一步指出,其实内卷化机制一直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但没有被打破,反而以变异的方式隐藏的栖息在现代社会之中,导致了当今社会农村教育场域中痛苦的发生。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其宗旨是带给人幸福或者为将来的幸福生活作准备,而不是带来痛苦。教育可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和手段,可以为人的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幸福应该成为也必须成为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使人成为幸福的人。而要实现幸福,必须构建“身体”的新阶序和成就“人的条件”。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并通过政治的手段加以施行,最后才能期望终止或减轻农村教育场域中的痛苦。事实上,幸福离我们既很远,又很近。
   本研究的目标及意义在于对底层人教育痛苦的现象给予细致入微的发现,并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从而寻求相应的解决策略。其最终目标在于让全社会都能清晰感觉到底层人在教育过程中所遭遇的痛苦,希望权力的光束能从场的中心不断向场的边缘发散,让他们得到权力光束的照耀并由此享受到相应的温暖。其学术意义在于将痛苦、身体、内卷化理论引入了教育研究,并对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进行了不同视角的描述、分析,不断丰富教育发展理论。
   本研究采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基础,采取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不断提高在微观的经验材料和宏观的社会历史之间进行穿梭的能力,综合运用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以及田野研究方法等对农村教育进行研究。特别是在研究中注重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注重与历史和现实对话,注重培养自身的“社会学的技艺”,采用农村普通人的语言、观点和立场,对在调研中发生的事件给予观察、对已发生事件的相关历史进行追问及对隐约存在事件的“诱发”,对农村教育场域中身体的痛苦给予了更深刻理解与发现,洞悉了教育和社会之间复杂的纠葛,呈现了另一个农村教育的文本,并为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写就了脚本。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