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代漳州府械斗问题探究
【6h】

清代漳州府械斗问题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一、学术史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二、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三、区域范围的选定

第一章 漳州府民间械斗的概况

一、漳州府的建置沿革与社会变迁

(一)建置沿革

(二)明清时期社会变迁

二、械斗案件的类型及时空分布

(一)类型

(二)时空分布

三、械斗的演变

第二章 械斗的起因与根源

一、械斗的起因

(一)口角细故

(二)财物纠纷

(三)资源争夺

(四)地方霸权

二、械斗的根源

(一)地理环境影响

(二)宗族势力强大

(三)吏治腐败

(四)商贸结构单一

(五)学校教育与人文气息不协调

(六)粮食供应不稳定

(七)官府控制力薄弱

(八)小结

第三章 械斗中涉及的社会关系

一、普通族人——起衅者,也是参与者

二、族中绅耆——调解者,也是领导者

三、无业游民——煽动者,也是助斗者

四、官吏——观望者,也是渔利者

五、其他社会力量——同盟者

第四章械斗影响与政府的应对

一、械斗对地方社会的破坏与政府的应对

(一)资源的损耗与秩序的破坏

(二)地方官吏与最高统治者的反应

(三)政府的对策

二、地方社会关系的整合与国家权威的衰落

(一)人际与权力关系的整合

(二)清政府权威的衰落

结语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所谓械斗,指的是明清时期,民间没有政治色彩的私斗,包括执有器械的单斗和群斗,是人们用暴力来解决人际矛盾纠纷的一种方式。漳州府民间械斗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永乐时期,经历明末清初社会的动荡、宗族的发展,以及海外贸易的衰落,遂使得该地民风愈加剽悍,斗案时有发生。至清代,械斗愈演愈烈,严重影响到地方治安,受到执政者的关注。
   从笔者收集到的资料来看,清代漳州府的械斗以宗族械斗为主,由康雍时期的邻里摩擦逐渐发展为乾嘉时期的宗族对抗,进而在道成时期演变为大规模的军事性的对抗,形成以会社为主体的各自为阵的攻守同盟。
   一般地,漳州府的械斗肇始于邻里或乡间的纠纷、争夺,主要表现在:口角细故、财务纠纷、资源争夺、地方霸权以及风水占有等方面。在这些纠纷、争夺的后面隐含着械斗发生的深层根源。这根源便是漳州府特有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背山面海的地理环境中,农业对水利极为依赖、人口猛增、宗族强大、吏治腐败、商贸结构单一、民风彪悍、粮食供给不稳定、官府控制力薄弱等。这样的环境造成了地方社会的不稳定,构成了械斗滋生的土壤。
   械斗中,往往涉及到各种社会关系,除主要的宗族成员外,还有无业游民、地方绅耆、会社等力量。械斗不仅耗费人力,还会对生产、生活资源造成损耗,破坏了地方正常的社会秩序。因而械斗曾受到执政者的高度关注。为了有效地治理械斗,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主要表现在重视教化和监督、调整行政区划以及制定相关的条例进行约束惩罚等。然而,地方社会也在械斗之后自发地重新整合,械斗并没有受到抑制,反而更加炽烈,致使政府的权威在地方社会受到挑战,并且走向衰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