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空心化与地域、社会空间重构研究——以山东省乐陵市梁锥村为例
【6h】

农村空心化与地域、社会空间重构研究——以山东省乐陵市梁锥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2.1 整合土地资源,缓解人地矛盾

1.2.2 深化理论研究.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加强村镇规划布局

1.2.3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1.2.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关于农村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系统分析和实地调查

1.4.2 座谈会和社会统计学方法

1.4.3 描述法和比较法

1.4.4 网络技术及地理计算

1.5 研究的总体思路

2、农村空心化的基本概念特征及相关理论

2.1 空心村的定义及特点

2.2 空心村的表现形式及发展阶段

2.2.1 空心村的地区差异

2.2.2 空心村的发展阶段

2.3 空心村的形成原因

2.3.1 村民思想观念落后,土地保护意识淡薄

2.3.2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不完全

2.3.3 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宅基地管理薄弱

2.3.4 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生产生活极不便利

2.4 空心村的社会经济影响

2.4.1 造成耕地资源的严重流失

2.4.2 农村整体面貌难以改变

2.4.3 乡村人居环境受到破坏

2.4.4 无法带来农村经济的真正繁荣

2.4.5 空心化的发展容易引发社会问题

2.5 相关基础理论

2.5.1 城乡一体化理论

2.5.2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2.5.3 “推—拉”理论

2.5.4 产权理论

2.5.5 劳动力转移理论

3、空心村的治理模式

3.1 农村地域空间重构模式

3.1.1 “批新交旧,综合利用”模式

3.1.2 “框死村界,存量改造”模式

3.1.3 “搬村腾田,招标治理”模式

3.2 农村社会空间重构模式

3.2.1 人口变迁

3.2.2 经济变迁

3.2.3 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变迁

3.2.4 社会机构变迁

4、乐陵市梁锥村空心村整治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区概况

4.2 梁锥村居民点用地整治

4.3 梁锥村“中心村”建设的政策措施

4.4 梁锥村“中心村”建设后农业产业化发展

4.5 梁锥希森新村社会空间重构现状

4.6 关于梁锥村“中心村模式的思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和农村这两种主要的居住聚落都在发生改变。在中国农村,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大量资金和劳动力的剩余。而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又创造出大量的工作机会,不断地吸收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国家对农民户籍制度管理的不断放松为农民进城创造了条件。在此背景下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显现并受到关注。
  农村空心化本质上是在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由于农村人口“非农化”引起“人走屋空”以及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新建住宅逐渐向外围扩展,导致村庄用地规模扩大、闲置废弃加剧的一种“外扩内空”的不良演化过程,强调农村空心化是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其结果产生了空心村。既包括农村土地空心化、人口空心化,也包括农村产业空心化和基础设施空心化,本质上是农村地域经济社会功能的整体退化。
  这种现象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造成耕地资源的严重流失、农村整体面貌难以改观、乡村人居环境遭到破坏、无法带来农村经济的真正繁荣、空心化的无限发展还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等。这些不利影响在山东省也普遍存在,同时,山东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工农业发展迅速,有利于空心化发展的平原农区范围广,使得人地矛盾突出,而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受到后备资源不足、容易引发生态问题等因素的限制。为了缓解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山东省逐渐进行现有土地资源的整合,适时提出建设“中心村”的举措,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并出现来自社会各界的反对之声。
  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选取已经成功完成“中心村”建设的山东省乐陵市梁锥村为例,在梳理梁锥村空心化形成、演变的基础上分析其空心化整治潜力,阐述梁锥村建设现状,总结其在村镇规划、政策措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社会空间重构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山东省“中心村”建设提供借鉴。
  全文共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三章,是本文的理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以及农村空心化的相关概念、理论和整治对策。第二部分包括第四章,是本文的实证部分,在具体分析梁锥村空心化的形成、演变的基础上总结梁锥村“中心村”建设在村镇规划、政策措施、农业产业化、社会空间重构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提出农村空心化整治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并指明“中心村”建设对农村空心化治理的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