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宾构式探析
【6h】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宾构式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Chapter 4 A Classification of the Objectless Transitives

Chapter 5 Objectless Transit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Chapter 6 Basic Level and Prototype in the Objectless Transitives

Chapter 7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List of Figures and Tables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本文从认知角度研究英语宾语隐形现象。“及物动词+宾语”是英语语法中的常规搭配,也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大关注点。宾语隐形,即及物动词省略直接宾语,是动宾结构的一个特例,也是动宾结构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成语法和认知语言学均对此进行过一系列的研究, 但宾语隐形结构的内在意义及其分类和动因都有待继续探究。
   根据被省略宾语对语境的依赖性,本文把宾语隐形结构分为隐含和省略两种。其中隐含的理解一般无需语境的帮助,而与动词的语义和句法因素有关;省略则严重依赖语境(包括语言语境及超语言语境)。
   作者采用认知语言学的常用理论对宾语隐形进行分析:构式语法和范畴化理论(包括类典型理论和基本层次范畴理论)。本文采用构式语法的“低凸显性原则”(Goldberg,2005)理论进行分析:当及物动词的受事论元在失去“焦点”位置,把原有的“凸显性”地位转移到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时,受事论元即可省略。但Goldberg只在语境的范围内讨论了凸显性丧失的问题,而忽略了语义及句法因素在转移凸显性方面的作用。本文在分析隐含和省略的基础上,提出“低凸显性原则”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扩展,添加语义和句法方面的因素,从而形成一个多维度的理论。
   其次,本文采用范畴化理论(类典型理论和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分析宾语隐形结构。宾语隐形结构中的动词大多表示基本层次范畴的动作;可被略去的宾语大多属于基本层次范畴名词;而宾语隐形结构所表示的动作则多属基本层次范畴事件。本文结合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和 “低凸显性原则”,指出基本层次范畴作为认知中的“默认值”一直存在于人脑,有着特殊的认知作用。由于宾语名词大多指称基本范畴,在动作动词受到强调的情况下,便丧失了原本的焦点/凸显地位,从而可以删隐。宾语隐形结构中的基本范畴层次动词、名词及其所表示的事件都可以使受事论元的焦点地位转移到相应动词表示的动作上,进而导致宾语隐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肯定了“低凸显性”原则在认知上的正确性。宾语隐形结构的出现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动因:首先,从信息结构角度看,宾语名词的焦点地位转移到动作动词身上,造成宾语丧失凸显性或话题性。其次,从语用角度看,动词隐宾结构首先是 “语言经济原则”制约下的产物——语言使用者倾向于用自身最小量的努力来获取最大量的语言效果;其次,礼貌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语用者通常为避免提起某种尴尬的话题或避免引起负面联想,有意选择这一动词构式。宾语隐形为上述原则提供了适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