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缺失及其培育研究
【6h】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缺失及其培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解读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界定

(二)大学生志愿精神的特征分析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古代的道德伦理学说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三、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萌芽阶段(1963-1993)

(二)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探索阶段(1993-2007)

(三)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全面发展阶段(2008-今)

第二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缺失及原因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缺失的表现

(一)自愿奉献精神缺乏

(二)团结友爱精神淡漠

(三)人文关怀理念冷漠

(四)公德责任意识淡薄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缺失的原因

(一)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成长环境

(二)市场经济趋利性的负面影响

(三)志愿服务精神的宣传力度不够

(四)助人为乐的美德教育内化不够

(五)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和社会支持机制不健全

第三章 国外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启示

一、国外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特征

(一)欧美地区志愿服务的现状

(二)亚洲地区志愿服务的现状

二、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经验借鉴

(一)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社会组织的支援

(三)政府政策的引导

第四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途径

一、营造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环境

(一)丰富大学生志愿服务表彰制度

(二)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支持平台

二、改善校园志愿精神培育的人文环境

(一)培育健康高效、科学持久的组织文化

(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机制

(三)更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和载体

三、建设良好的大学生志愿者家庭氛围

(一)强化家庭成员自身志愿精神培育

(二)开展学校与学生家庭的德育合作

四、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内化

(一)推动大学生的理论文化学习

(二)推动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技能培训

(三)树立精神道德楷模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内涵及其培育途径为研究指向,在对长春市五所高校进行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辅以对国外志愿精神培育经验的借鉴,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及其培育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本文认为,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以及对志愿者自身的全面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本文首先指出,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应界定为大学生非盈利性的,非强迫性的,而有组织的社会公益行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利他主义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对概念中的三个特征进行了解读;随后本文对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缺失的表现和原因做出了探索,指出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缺失体现在自愿奉献精神缺乏、团结友爱精神淡漠、人文关怀理念冷漠、公德责任意识淡薄等等方面,造成这些表现的原因则可以归结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成长环境因素、市场经济趋利性的负面影响、志愿服务精神的宣传力度不够、助人为乐的美德教育内化不够、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和社会支持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其后本文结合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特征,归纳出对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可能借鉴;在对以上研究进行归纳后,本文提出营造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环境,改善校园志愿精神培育的人文环境,建设良好的大学生志愿者家庭氛围以及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内化等培育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有效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