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本城市防洪的滨河景观一体化设计研究
【6h】

基本城市防洪的滨河景观一体化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以及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框架

1.4.2 技术路线

2 理论研究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城市防洪

2.1.2 滨河景观设计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评析

2.2.1 国外研究进展

2.2.2 国内研究进展

2.2.3 国内外已有研究的不足

3 城市防洪与滨河景观设计的矛盾研究

3.1 城市防洪内容与问题

3.1.1 城市防洪规划的主要内容

3.1.2 河道整治

3.1.3 堤防设计

3.1.4 问题与局限

3.2 滨河景观设计演变

3.2.1 初级阶段

3.2.2 中期阶段

3.2.3 当前一些发展理念

3.3 城市防洪与滨河景观设计的矛盾分析

3.3.1 指导思想上的差异

3.3.2 设计方法上的冲突

3.3.3 工程实践中的矛盾

4 基于防洪安全的一体化滨河景观设计研究

4.1 设计思想

4.1.1 防疏结合,科学防洪

4.1.2 曲直得当,安全泄洪

4.1.3 生态护坡,景观多样

4.1.4 科学计算,合理设防

4.1.5 一体设计,安全美观

4.2 设计方法

4.2.1 现状调查

4.2.2 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4.2.3 基于防洪安全的滨水景观设计

4.3 实践对策

4.3.1 思路对比

4.3.2 洪水处理的方式对比

4.3.3 与景观的关系对比

5 实证研究--以呼图壁河景观规划为例

5.1 研究区概况

5.1.1 地理区位

5.1.2 流域概况

5.1.3 上层次规划要求

5.2 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5.2.1 规划区用地现状

5.2.2 场地自然地形特征

5.2.3 滨河区景观现状

5.2.4 现状主要问题

5.3 基于防洪安全的滨水景观设计

5.3.1 水利规划协调

5.3.2 一体化的景观设计

5.5 总结

6 结语与探讨

6.1 结论

6.2 创新与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城市滨河区是介于陆地和水域自然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地带,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与功能,同时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自然环境系统和景观类型之一,因此城市滨河区景观是河流自然景观与城市人文景观相融合的区域,具有自然和人文的双重含义,但在以往的滨河区设计中,往往偏重于考虑城市防洪,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滨水区的景观营造,本文旨在剖析城市防洪与滨水景观设计的内在矛盾,并提出基于防洪安全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方法和对策。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一至三章,对城市防洪和滨河景观设计的定义、分类、功能、特征等相关概念做出界定。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城市防洪和滨河景观设计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城市防洪的内容与局限,及滨河景观设计的发展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总结了城市防洪与滨河景观设计的矛盾并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三至四章,以城市防洪、生态学、景观学等多学科角度对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中的城市安全、生态可持续发展、视觉景观和亲水可游4大核心内容进行分析和论证,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和探索,提出基于城市防洪的滨河景观设计的理论、设计方法及实践对策。
   第三部分为第五章,将上述城市防洪与滨河景观设计的理念与方法进行实际案例操作,以呼图壁河景观规划为例,探讨了基于城市防洪安全的滨河景观设计。
   作为研究结论,作者重点强调滨河景观一体化的设计是防洪与景观的有机结合,首先在对洪水的处理方式上,应积极利用自然河谷、水系、湿地、人工河道等来疏导洪水,变单纯的围堵为有条件的疏导。其次应充分重视利用洪水对滨水区生态修复的积极影响,并采用台阶式退让、生态驳岸等多种措施来适应和减缓洪水的冲击。简言之,滨河景观一体化设计的核心思想是理水而不是堵水,防治结合并有机利用是其主旨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