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洞庭湖区杨树人工林生物生产力与碳储量研究
【6h】

洞庭湖区杨树人工林生物生产力与碳储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文献综述

1.1 森林生物量研究

1.1.1 国内外生物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1.2 生物量的研究方法

1.1.3 林龄与生物量的关系

1.1.4 不同立地条件与生物量的关系

1.1.5 生物量模型研究

1.2 森林碳储量的研究

1.2.1 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关系

1.2.2 森林碳储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森林碳储量的研究方法

1.3 杨树人工林的研究现状

1.3.1 杨树人工林生物量国内研究

1.3.2 杨树人工林生物量模型研究

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3 试验地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

3.1 试验地概况

3.2 研究方法

3.2.1 样木调查

3.2.2 生物量的测定

3.2.3 含碳系数测定

3.2.4 模型建立

3.3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特征

4.1.1 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单株生物量特征

4.1.2 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林分生物量特征

4.1.3 不同径阶杨树人工林单株生物量特征

4.1.4 不同径阶杨树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特征

4.2 杨树人工林碳储量特征

4.2.1 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单株碳储量特征

4.2.2 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林分碳储量特征

4.3.3 不同胸径杨树人工林单株碳储量特征

4.2.4 不同径阶杨树人工林根系碳储量特征

4.3 生物量与碳储量模型分析

4.3.1 生物量模型分析

4.3.2 碳储量模型分析

4.3.3 生物量与材积的相关关系模型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2.1 创新点

5.2.2 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采用样木调查法以洞庭湖区杨树人工林的美洲黑杨无性系中汉17杨(Populus deltoids Bartr.CL.'zhonghan17’)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与碳储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运用相对生长法建立模型、分析数据得出估测杨树人工林各器官的生物量与碳储量的较优模型方程公式。为今后洞庭湖区杨树人工林的选育和营林方式的选择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洞庭湖区杨树人工林的11年生杨树是最佳利用期,而5-7年生杨树由于正是营养生长旺盛期不宜利用。
   洞庭湖区杨树人工林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生物量都随林龄和胸径的增大而增加。不同林龄各器官生物量大小的变化趋势略有不同,5年生、7年生、9年生、11年生、13年生的变化顺序是树干>树枝>树根>树叶,15年生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树叶和树枝生物量变化是13年生>15年生>11年生>9年生>7年生>5年生。不同径阶杨树人工林林分各部分生物量分配情况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在平均胸径为6.97cm、10.50 cm、15.37 cm、18.20 cm、27.47 cm和32.63 cm时,其变化规律是树干>树枝>树根>树叶;在平均胸径为24.63 cm、36.87 cm和40.60 cm时,其变化规律是树干>树根>树枝>树叶。各径阶根系部分生物量的变化趋势都是根茎>粗根>细根。
   杨树人工林林分碳储量的变化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且杨树碳储量一般是其生物量的1/2左右,论证了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关系系数值为0.5左右的这一论点。杨树人工林碳储量随着林龄和胸径的增大逐渐增加,各林龄杨树人工林各部分碳储量具体变化情况如下:5年生、7年生、9年生、11年生、13年生是树干>树枝>树根>树叶,15年生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树干和树根碳储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加,树叶和树枝碳储量变化是13年生>15年生>11年生>9年生>7年生>5年生。杨树人工林径阶为6 cm、10cm、14 cm、18cm、24cm和32cm时,各部分单株碳储量是树干>树枝>树根>树叶;在其径阶为28cm、36 cm和40cm以上时,其大小顺序是树干>树根>树枝>树叶。不同径阶根系各部分碳储量变化趋势是根茎>粗根>细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