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川金丝猴投食群与野生群秋冬季肠道寄生虫研究
【6h】

川金丝猴投食群与野生群秋冬季肠道寄生虫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 川金丝猴的分类和生物学特性

1.4 常见非人灵长类寄生虫及危害

1.4.1 原虫

1.4.2 线虫

1.5 常见寄生虫感染途径

1.5.1 土,水和食物

1.5.2 社会交往

1.5.3 媒介传播

1.6 影响肠道寄生虫感染因素

1.7 肠道寄生虫的基本检测方法

1.7.1 目视检查

1.7.2 直接涂片法

1.7.3 浓集法

1.7.4 永久染色涂片法

1.7.5 特殊检测法

1.8 研究内容

2 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1.1 研究地点

2.1.2 研究地点气候条件及植被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预研究

2.3.2 样本采集与处理

2.3.3 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野外群与投食群川金丝猴猴群肠道寄生虫种类

3.2 野外群与投食群川金丝猴肠道寄生虫承载量

4 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为活动对野生非人灵长类寄生虫与寄主之间的影响是很重要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对灵长类的保护和与之接触的人类都有显著意义。非人灵长类肠道寄生虫承载量长期处于过高水平会降低非人灵长类的免疫来力,降低非人灵长类的繁殖力率、出生率等,从而影响了非人灵长类个体健康和种群稳定,同时,某些非人灵长类携带的疾病也会影响到人类健康。因此,肠道寄生虫的检测被当做非人灵长类健康指标,对于那些与人类接触密切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来说,定期检查其粪便肠道寄生虫种类、检测率对于其身体健康监测尤为重要。
   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以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龙潭区域(110°18′E,31°29′N)的人工投食的川金丝猴群(Rhinopithecusroxellana)、神农架野生川金丝猴以及四川白河国家保护区的野生川金丝猴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野生群和投食生态旅游群新鲜粪便,对其粪便肠道寄生虫种类、感染率等进行分析,确定:投食/半放养、野生猴群常见寄生虫种类、种类以及检出率差异,并从中分析可能感染、传播途径,以探讨如何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传播风险,研究结果如下:
   神农架川金丝猴投食群肠道寄生虫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要显著高于神农架和白河保护区的野生群体;投食群发现了6种肠道寄生虫和4种未知寄生虫。数量多且感染百分率最高的寄生虫是阿米巴原虫(Amoebasp.),在投食群和野生群都有发现,且投食群粪便中阿米巴原虫包囊数量要高与神农架野生群。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trichura)是投食群中仅次于阿米巴原虫感染率的肠道寄生虫。毛首鞭形线虫在投食群个体上发现,但在野生猴群中未检测到。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stercoralis)在部分投食群个体中发现,而在野生群中未检测到该虫。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vermicularis)、钩虫和似蚓蛔线虫(Ascarislumbricoides)在投食群均有发现,在野生群中均未有发现。此外,还在川金丝猴投食群中发现4种未知寄生虫,其中有2个虫体,2枚虫卵,只能大致判断是其中一种是圆线虫类寄生虫。
   鉴于神农架川金丝猴投食群与两个不同地方的野生川金丝猴群肠道寄生虫在种类和检出率上有显著区别,这说明生态旅游对川金丝猴肠道生虫种类和检出率存在影响,因此应该完善旅游管理制度,限制游客的某些行为,以及与川金丝猴投食群的距离等,积极发展和完善川金丝猴的肠道寄生虫检测技术,来减弱和避免旅游干扰对川金丝猴的不利影响。制定金丝猴生态旅游游客及种群管理规范,为金丝猴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还具有应用意义——将为管理和保护该物种提供科学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