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张谷英村建筑模式语言研究
【6h】

张谷英村建筑模式语言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背景

1.1.1 传统聚落的保护与研究

1.1.2 传统聚落研究的必要性

1.1.3 张谷英村聚落研究的必要性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乡村聚落及聚落形态

1.2.2 乡土建筑

1.2.3 人与建筑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建筑模式语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3.2 国内建筑模式语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3.3 建筑模式语言理论存在的问题

1.3.4 建筑模式语言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区域概况、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 张谷英村概况

2.1.1 张谷英村概况

2.1.2 张谷英村的历史背景

2.1.3 张谷英村的社会背景

2.1.4 张谷英村的建筑概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建筑语言理论

2.2.2 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理论

2.2.3 建筑平面组合形式

2.3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合院模式

3.1.1 王家塅建筑群

3.1.2 当大门建筑群

3.1.3 上新屋建筑群

3.1.4 合屋模式建筑模式语言

3.2 沿溪建筑模式

3.2.1 吊楼建筑群

3.2.2 东头岸建筑群

3.2.3 沿溪模式建筑模式语言

3.3 沿路建筑模式

3.3.1 张谷英村沿街模式建筑群

3.3.2 沿街模式建筑模式语言

3.4 耕地建筑模式

3.4.1 张谷英村耕地模式建筑群

3.4.2 耕地模式建筑模式语言

3.5 圣地建筑模式

3.5.1 新张氏祠堂

3.5.2 圣地模式建筑模式语言

3.6 宅间绿地模式

3.6.1 张谷英村宅间绿地

3.6.2 宅间绿地模式语言

3.7 公共活动用地模式

3.7.1 张谷英村公共活动用地

3.7.2 公共活动用地模式语言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论文以亚历山大的建筑模式语言理论为基础,通过资料收集了解聚落的整体布局结构,在平面上从建筑规划的角度对聚落的整体进行全面分析,然后通过实地的勘察具体的分析张谷英村的整体空间形态、各个建筑物的特点及建筑间的排列组合关系。最终结果如下:
   (1)根据张谷英村规划平面图所表现出来的建筑空间特点划分出了:合屋模式、耕地建筑模式、圣地建筑模式、沿街建筑模式、沿溪建筑模式、宅间绿地模式、公共活动空间模式这七种模式。
   (2)通过对合屋模式中的建筑排列组合形式及建筑特点研究,得出了以下基本的模式语言:一是合屋模式中最突出的建筑群中轴线;二是建筑群四面围的合空间布局;三是建筑群方整的平面形态和内向的格局;四是合屋模式中厅井式的房屋结构;五是建筑群里狭窄的巷道;六是合屋模式中建筑连接型的布局。
   (3)通过对沿溪建筑模式中的建筑排列组合形式及建筑特点研究,得出了以下基本的模式语言:一是滨临水面的选址;二是沿溪建筑模式中的建筑都是沿水岸线展开的建筑布局;三是模式中紧密相连的建筑;四是模式中有干栏结构形式的建筑;五是沿溪的建筑窗口的数量都较少。
   (4)通过对耕地建筑模式中的建筑排列组合形式及建筑特点研究,得出了以下基本的模式语言:一是靠近耕地的选址;二是耕地建筑模式中的建筑布局较为松散;三是有开放或半开放的院落;四是模式中的房屋朝向是可控制的。
   (5)通过对沿路建筑模式中的建筑排列组合形式及建筑特点研究,得出了以下基本的模式语言:一是沿街的建筑布局;二是模式中建筑封闭规整的空间;三是沿路建筑模式拥有较连贯的室外阴影空间;四是模式中的建筑有方形的建筑平面;五是沿路建筑模式中的建筑都是面向道路开门窗。
   (6)通过对圣地建筑模式中的建筑功能需求的探讨,得出了以下基本的模式语言:一是要有极具辨识度的大门;二是封闭的围合;三是多层次的门进;四是主屋支配次屋的格局;五是丰富的院内景观。
   (7)通过对张谷英村宅间绿地的研究,得出了以下基本的模式语言:一是宅间绿地的布局较为零散;二是因地制宜的景观;三是要合理的利用水元素四是宅间绿地的面积都较小。
   (8)通过对张谷英村公共活动空间的研究,得出了以下基本的模式语言:一是公共活动空间模式中的重要要素——广场;模式中街道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三是张谷英村独特的公共活动空间——晒坪;四是公共空间的多层次。
   这些各具特色的模式语言代表的是一个个张谷英村传统聚落的特征,合理的保护和运用这些模式语言不仅可以让这些传统民居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同时也可以为现代建筑的规划和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指导意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