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态园林视角下的“两型社会”建设评价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6h】

生态园林视角下的“两型社会”建设评价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态园林城市理念发展研究现状

1.2.2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实践研究现状

1.2.3 “两型社会”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1.2.4 “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态园林

2.1.2 两型社会

2.1.3 生态园林城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联系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和谐社会理论

2.2.3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理论

3 “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

3.2 “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1 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3.2.2 评价指标的具体解释

3.3 评价指标目标值的确定

3.3.1 指标目标值确定的标准

3.3.2 评价指标的目标值

3.4 “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

3.4.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4.2 评价方法的选取

3.4.3 评价指标的计算

4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评价实证研究

4.1 长株潭城市群的基本概况

4.1.1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现状

4.1.2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不足

4.2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研究

4.2.1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及分析

4.2.2 长株潭三市“两型社会”建设对比评价及分析

4.2.3 长株潭城市群整体“两型社会”建设评价及分析

5 “两型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5.2 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倡导低碳循环生产和绿色消费

5.3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5.4 加大民生保障投入,努力提升幸福指数,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附录1 一级指标赋权问卷调查表

附录2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基础数据调查统计表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监测“两型社会”建设发展动向并对现阶段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正确评价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中共十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而目前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缺乏从生态园林的角度对“两型社会”建设进行评价研究。因此,针对长株潭的实际情况,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适用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两型社会”开展系统综合研究,发现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提出改进的对策与建议,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对“两型社会”建设进行综合评价能为有关政府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对各地区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两型社会”建设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搜集并总结国内外学者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两个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然后深入探索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其中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成果是从生态园林理念和生态园林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总结阐述,“两型社会”建设的研究则是从两型社会指标体系构建和综合评价两个层次出发,分析归纳了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不足之处,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思路。
   其次,深刻阐述了生态园林建设与“两型社会”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两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谐社会理论、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理论。然后针对长株潭的实际发展情况,以生态园林城市理论为指导,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四个方面入手,构建了一套含有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的“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再根据相关的原则确定各指标的目标值,并利用专家咨询法对每个指标进行赋权。
   再次,运用综合指数法对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进行实证分析。先分别对长株潭三个城市的一级指标和综合指数进行评价分析,得出每个城市发展的基本情况。然后对长株潭三个城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数进行对比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状况最好,其次是湘潭市,排名最末位的是株洲市。最后把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对其“两型社会”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可以看出从2007年底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改革实验区正式批复后,各个一级指标和综合评价指数都有十分明显的上升趋势,可以证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正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最后,根据前面所论述的实证结果与分析,针对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四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