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湖南浏阳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白檀景观评价与改造方案
【6h】

湖南浏阳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白檀景观评价与改造方案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目的和意义

1.3 风景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1.3.1 国外风景评价研究进展

1.3.2 国内风景评价研究进展

1.4 森林景观评价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研究地基本概况

2.1 自然地理环境

2.1.1 地理地貌

2.1.2 气候

2.1.3 水文

2.2 人文地理环境

2.3 公园植被状况

2.4 公园动物资源

3 研究方法

3.1 样地调查法

3.2 美景度评价法

3.2.1 景观样本获取

3.2.2 景观评价

3.2.3 景观要素分解

3.2.4 数据标准化处理

3.2.5 建立景观模型

4 样地调查结果

4.1 林内景观定性要素分析

4.2 样地植物群落数量和结构特征

5 评价结果与模型建立

5.1 白檀林内景观评价结果

5.1.1 林内景美景度得分值

5.1.2 自变量的剔除运算

5.1.3 建立景观预测模型

5.2 白檀林外景观评价结果

5.2.1 林外景美景度得分值

5.2.2 自变量的剔除运算

5.2.3 建立景观预测模型

6 景观模型分析与提质改造方案

6.1 白檀林景观质量分析

6.2 白檀林内景观模型分析与改造技术方案

6.2.1 景观因子类目分析

6.2.2 景观提质改造技术

6.3 白檀林外景观模型分析与改造技术方案

6.3.1 景观因子类目分析

6.3.2 景观提质改造技术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森林游憩的需求越来越大。湖南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浏阳东部湘赣交界处,是国家AAAA级景区和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白檀作为公园春季景观的主要观赏树种,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但湖南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白檀群落处于自然生长状况,出现了林分疏密不均、林相杂乱等问题,景观质量偏低,因此,需要对白檀景观进行提质改造。 本研究以风景美学、森林生态美学、景观生态学等理论为基础,对主要观赏区域的白檀设置标准样地,对样地进行了详细调查,记录了样地的概况和林分状况,观测了林内景观结构特征的相关数据,并拍摄了大量的景观的照片,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SBE)对白檀林的林内景和林外景进行美景度评价,筛选出了影响白檀林景观美景度的主要因素,分别建立了林内景和林外景的回归预测模型,通过回归因子分析了景观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白檀林的改造技术方案,研究的结果能够直接指导白檀林的景观改造。 研究表明,白檀林林内景景观美景度贡献较大的因素依次为自然整枝(42.23%)、树高(28.57%)、灌草覆盖度(9.51%)、林下层统一度(8.88%)、郁闭度(7.7%)、树种组成(3.64%)。影响白檀林林外景景观美景度的较大因素有主色彩布局(26.68%)、灰色比(19.13%)、异质体(14.99%)、残缺斑块(14.99%)、枯梢断枝(14.89%)、主色彩比例(9.31%)。 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白檀林的景观质量评价模型,林内景模型为:Y1=1.408+0.813X1-1+0.004X1-3-0.017X3-2-0.104X3-3-0.183X3-4+0.171X4-2+0.054X4-3-0.110X7-1+0.028X7-2-0.046X12-2-0.070X12-3-0.550X14 林外景的模型为:Y2=0.227+0.062X1-2+0.09X1-3+0.194X2-2-0.064X2-3-0.033X2-4-0.064X4-2-0.185X4-3-0.076X6-2-0.144X6-3-0.116X10-2-0.145X10-3+0.145X11-2 基于评价模型,针对林内景和林外景提出了景观改造方案:对林内空间中的缠绕植物、枯树倒木、人为垃圾等进行清理来提高林内空间的通透性和绿视率;丰富地被植物的数量和色彩来提高趣味性;对树干进行修枝来促进主干的生长、调节郁闭度、打造良好树形;选择优良的母树进行苗木培育来填补残缺斑块;在园区维护中,尽量减少非景观异质体的出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