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A股上市公司银行债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6h】

我国A股上市公司银行债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3研究思路、方法和框架

第二章 盈余管理与银行监督文献综述

2.1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2.2盈余管理测度方法

2.3银行监督研究综述

2.4银行债权与盈余管理

第三章 上市公司银行债务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理论研究

3.1我国银行贷款管理现状

3.2银行债权监督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博弈分析

3.3完全信息条件下博弈模型建立

3.4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博弈模型建立

第四章 实证研究总体设计

4.1研究假设

4.2研究模型设计

4.3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4.4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银行债务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5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银行债务主要变量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 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5.1研究总结

5.2政策建议

5.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市场中,银行和上市公司是信用关系中重要的经济主体,二者通过信用来获取资金和盈利。同时,从我国的情况来看,银行贷款在债务融资中的占比较高,银行在上市公司融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银行在上市公司融资渠道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上市公司的发展会对其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银行贷款收到的利息是其重要的利润来源。所以,在借贷过程中的条件和银企之间的博弈,使得融资的双向选择过程得以完成。然而,现实中,由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情况极其普遍,银行在贷款后期缺乏有效管理,银行债务逃废现象屡屡出现,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不仅影响银行自身的经营,也对此后其他公司的贷款带来恶劣影响。那么,对银行以及外部投资者来说,如何从上市公司银行债务情况来判断和控制其盈余管理的风险?除此以外,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特点,还要考虑到上市公司的股权性质差异带来的影响。
  此前,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大多从某一具体的合同入手,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以及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其的影响,而直接从银行这一外部治理主体的角度对盈余管理做理论和实证研究较少。
  为此,本文先是基于博弈论构建了二者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了银行贷款监督管理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影响要素。然后,以2012-2015年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实证研究样本,并加入其它的可能影响因素做进一步研究。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银行贷款规模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贷款银行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当上市公司的主贷银行为系统重要性银行时其盈余管理水平较低,且国有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而言较低。最后本文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针对加强银行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识别能力和贷款管理能力提出部分政策建议,以期帮助贷款银行更好地发挥其外部治理人的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陈静;

  •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
  • 学科 金融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许承明;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279.246;F832.51;
  •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银行债务; 盈余管理; 股权性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