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实证分析
【6h】

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相关概念界定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4可能的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层级分工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机制分析

2.1分工的外部性

2.2层级分工机制

2.3层级分工提升制造业效率的机制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的效应检验

3.1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的空间组织形态

3.2生产性服务业的层级分工效应——集聚效应

3.3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实证研究

4.1空间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4.2实证检验

4.3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研究结论

5.2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生产性服务业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制造业而发展起来的一类产业,其在制造业高端化进程中的“助推器”作用越来越明显。生产性服务业的布局与城市的等级具有密切的关系,即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常常出现在大城市,而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则较多地布局在中小城市。实际上,这种根据城市等级进行分布的现象一方面能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自身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大大提升了制造业的效率。本文以经典分工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逻辑上理清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的机制,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影响制造业效率提升的路径,并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影响程度进行度量。
  首先,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产业分工的研究现状,发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具有不可忽略的联系。然后,从人才和知识、市场容量、信息资源和制度因素四个角度阐明了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的机制,发现生产性服务企业在层级分工的过程中获得了学习效应、竞争效应和人力资源蓄水池效应,这不仅提升了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效率,而且也有效降低了制造业的搜寻服务成本、提高服务的专业化,从而提高制造业的效率。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了2003-2014年中国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存在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并且空间外溢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也就是说,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既可以带动城市内部制造业的效率提升,也能够通过空间外溢带动周边城市制造业效率的提升。
  最后,本文得出了如下结论,生产性服务业的层级分工直接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换言之,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布局在发达的大城市,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分布在小城市;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空间外溢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