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药肠道透析对5/6肾切除大鼠残余肾及小肠粘膜VEGF及MVD的影响
【6h】

中药肠道透析对5/6肾切除大鼠残余肾及小肠粘膜VEGF及MVD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说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前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第二章结果

第三章讨论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肾脏疾病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肠道透析对肠道血管及肾脏微血管的影响,从而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5/6肾切除sD大鼠随机分为肾衰康治疗组,肾衰康+阿托品治疗组和对照组,并设假手术组为正常对照,连续灌药8周。检测各组手术前及灌药后第0、2、4、6、8周体重的变化;手术前、灌药前及灌药8周后24h尿量、24h尿蛋白量、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的变化;灌药8周后留取大便检测粪便尿素氮及肌酐;并处死大鼠取小肠及肾组织经石蜡包埋后,行HE、PAS染色观察灌药8周后小肠及肾组织病理病变,检测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TIS),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及小肠粘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 结果:(1)手术前各组大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各手术组大鼠出现生长迟缓,体重在各个时间点较假手术组明显减轻,两组治疗组从灌药第6周起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但两组治疗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2)手术前各组大鼠24 h尿量、尿蛋白量、血尿素氮、血肌酐无显著性差异。假手术组24 h尿量、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在整个实验周期内,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各组均随时间明显增多;从灌药前起模型组和两组治疗组24 h尿量、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假手术组显著增多(P<0.05);灌药8周后,两组治疗组24 h尿蛋白量、血尿素氮、血肌酐比模型组有所下降(P<0.05),且肾衰康+阿托品组下降最为明显,但24 h尿蛋白量两组治疗组间并没有很大差异(P>0.05)。(3)5/6肾切除大鼠灌药8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两组治疗组的大鼠粪便中排出的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升高(P<0.05);而且两组治疗组中粪便尿素氮及肌酐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且以肾衰康+阿托品治疗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4)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两组治疗组肾小球平均直径及面积比假手术组明显增大(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治疗组肾小球的平均直径及面积相对模型组有所减少(P<0.05),但两组治疗组间并没有很大差异;同时两组治疗组的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TIS)比模型组有明显改善,且肾衰康+阿托品组比肾衰康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5)肾小球、肾小管VEGF、MVD免疫组化示模型组、治疗组比假手术组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但两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MVD表达明显增多,且肾衰康+阿托品组增多更为明显(P<0.05)。(6)肠道VEGF、MVD免疫组化示模型组、治疗组比假手术组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但两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MVD表达明显增多,且肾衰康+阿托品组增多更为明显(P<0.05)。 结论: 1.肾衰康组、肾衰康邯可托品组能明显降低肾衰大鼠血尿素氮、血肌酐,降低肾小球硬化指数和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延缓了慢性肾衰的进展,且在肾衰康基础上加用阿托品后肾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2.肾衰康可通过上调残余肾VEGF表达,减轻肾脏微血管损害,维持了微血管数的稳定,从而缓解肾脏纤维化,保护肾功能。 3.肾衰康能促进肠粘膜VEGF的表达,减轻肠粘膜微血管的损害,维持其微血管数目的相对稳定,增加肠粘膜排出尿素氮及肌酐,加用阿托品后以上作用更为明显。 4.肾脏VEGF与MVD呈正相关,提示VEGF有保护肾脏微血管的功能。 5.肾脏MVD与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GSI、TIS呈负相关,提示肾脏微血管数与肾功能的改善、肾硬化指标及蛋白尿的缓解有明显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