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坡矿田铅锌矿床控矿构造研究
【6h】

东坡矿田铅锌矿床控矿构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引言

1.1论文选题的科学意义

1.1.1理论意义

1.1.2实践意义

1.2东坡多金属矿田铅锌矿床研究进展

1.2.1研究区概况与任务要求

1.2.2前人地质研究工作评述

1.3本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1.3.1主要研究内容

1.3.2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3.3完成的实际工作量

1.3.4主要成果与认识

第二章大地构造背景及区域地质特征

2.1大地构造背景

2.2地层、岩性条件分析

2.2.1矿田地层

2.2.2岩性条件分析

2.3矿田地质构造分析

2.4区域岩浆岩

2.4.1花岗岩

2.4.2花岗斑岩

2.4.3石英斑岩

2.4.4辉绿岩

2.4.5煌斑岩

2.5区域矿产

第三章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3.1赋矿地层及岩性

3.1.1棋梓桥组

3.1.2佘田桥组

3.2矿床基本地质特征

3.2.1矿化类型

3.2.2矿体外部形态特征

3.2.3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

3.2.4矿石的结构、构造

3.2.5矿体中的构造

3.2.6围岩蚀变与矿化

3.2.7成矿母岩

3.2.7成矿期成矿阶段划分

3.3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

3.3.1矿区地层与成矿的关系

3.3.2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

3.3.3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3.3.4物化条件与成矿的关系

3.3.5矿化富集规律

3.4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3.4.1成矿物质来源

3.4.2成矿模式

3.4.3矿床成因

第四章控矿构造

4.1接触带

4.2褶皱

4.3断层

4.4虚脱构造

第五章构造控矿系统及控矿模式

5.1构造演化及应力场分析

5.1.1加里东期

5.1.2印支期

5.1.3燕山期

5.1.4喜山期

5.2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5.2.1接触带与成矿的关系

5.2.2褶皱与成矿的关系

5.2.3断裂与成矿的关系

5.3成矿构造系统

5.3.1矿床和矿体定位的构造条件

5.3.2导矿、容矿构造

5.4构造控矿模式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结论与认识

6.2构造控矿预测

6.2.1找矿前景分析

6.2.2成矿预测

参考文献

图片说明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东坡矿田位于华南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间的过渡地带,系指分布于千里山花岗岩体接触带及其附近碳酸盐岩层的特定部位的一系列矿产地的总称。铅锌矿床则产于岩体的内外接触带部位。 本论文在分析、研究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野外地质调查,收集大量的地质信息,采集大量的岩石、矿石样品和标本,运用现代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同位素地质学及成矿预测学等理论和方法,同时结合计算机处理数据、模拟制图等手段,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入手,着重研究了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应用地质力学的观点从宏观上和微观上分析了矿区构造的演化和变迁;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总结了成矿规律,提出了新的成因模式;分析了各种控矿构造因素,提出了新的控矿模式。 通过研究认为,构造是东坡矿田成矿的重要因素。构造与成矿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使成矿物质活化转移,二是为成矿提供赋存空间,三是为矿液运移提供导矿通道。构造运动往往伴随有岩浆活动,含矿流体在构造动力和岩浆热力的驱动下产生活化转移。构造运动产生的断裂和褶皱则为成矿提供导矿通道和赋矿空间。 通过编制大量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发现了铅锌矿体的分布规律,对东坡矿田铅锌矿床的深部和边部进行了找矿预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