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反式维甲酸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生长及Cx43基因表达的影响
【6h】

全反式维甲酸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生长及Cx43基因表达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声明

前 言

第一章Cx43分子在人正常视网膜及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组织中的表达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一章 附图

第二章全反式维甲酸对体外培养的RB细胞生长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章 附图

第三章全反式维甲酸对RB细胞Cx43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诱导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章 附图

第四章裸鼠眼内RB模型的建立及全反式维甲酸对在体肿瘤的抑制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章 附图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细胞间隙连接蛋白与肿瘤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奖励

展开▼

摘要

第一章 Cx43分子在人正常视网膜及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x)43在人类正常视网膜组织及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RB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为RB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探索有效的分子指标。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例人正常视网膜组织和22例人RB组织中Cx43蛋白的表达及定位,并分别比较正常视网膜组织、RB组织及其瘤旁组织、未分化型与分化型RB组织、局限期及蔓延扩展期肿瘤组织中Cx43蛋白表达的差异。 结果: 1.在人类视网膜组织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视锥视杆细胞层、外界膜及色素上皮层中均有Cx43蛋白表达:在神经纤维层、视锥视杆细胞层、外界膜及色素上皮层中呈全层性表达,而在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则呈散在点、簇状表达。内界膜、内、外丛状层及外核层未见明显表达。 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①RB组织中Cx43蛋白染色评分低于正常视网膜组织,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蔓延扩展期(Ⅳ~Ⅴ级)组织染色评分显著低于局限期(Ⅰ~Ⅲ级)组织(P<0.05),而每期内各级组间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分化型RB组织中,Cx43蛋白染色评分高于未分化型组织,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在正常视网膜组织、瘤旁组织及RB肿瘤组织中染色评分依次降低,两两相比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人正常视网膜组织中存在Cx43蛋白的固有、广泛表达。 2.人RB组织中Cx4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蔓延浸润及分化程度呈负相关,而与肿瘤的体积大小无关。 3.Cx413蛋白表达异常可能是RB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和促发因素,检测其表达可能将作为评估肿瘤预后的有意义指标。 第二章全反式维甲酸对体外培养的RB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体外培养的RB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索RB肿瘤药物治疗的新方法。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RB细胞随机分为5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实验对照组(0.1%乙醇溶剂组);C组:10<'-5> mol/L ATRA作用组;D组:10<'-6> mol/L ATRA作用组;E组:10<'-7> mol//L ATRA作用组。加入药物进行干预后,分别于48h、96h和144h收集各组细胞。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及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 结果: 1.ATRA诱导RB细胞增殖减少:与对照组A、B相比,经ATRA作用后,各实验组(C、D、E组)RB细胞均表现生长速度下降,存活率降低,其存活率变化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负相关关系。 2.ATRA诱导RB细胞生长周期和凋亡发生改变:与对照组相比,三实验组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加而G<,2>M、S期细胞比例相应减少,同时,细胞凋亡率也逐渐升高。G<,0>/G<,1>期比例和凋亡率的增加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向变化关系。 结论: 1.ATRA可抑制体外培养RB细胞的生长增殖。 2.ATRA通过阻滞RB细胞生长周期于G<,0>/G<,1>期并促进其凋亡而抑制细胞生长。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可增强此药物效应。 第三章全反式维甲酸对RB细胞Cx43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诱导作用。 目的:研究ATRA对体外培养的RB细胞Cx413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ATRA抑制RB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 方法:同前进行实验分组和药物干预,分别于药物作用后48h、96h和144h收集各组细胞。应用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Cx43蛋白的表达变化;RT-PCR方法检测Cx43mRNA的表达及改变。 结果: 1.经ATRA作用后RB细胞Cx43蛋白表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Cx413蛋白电泳条带的光密度比率(ODR)值均增加。药物作用48h后C组、作用96h后D组以及作用144h后E组其ODR值与A组相比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ODR值的变化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2.经ATRA作用后RB细胞的Cx43 mRNA表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Cx43 mRNA电泳条带ODR值均逐渐升高。ATRA作用48h后C组以及作用96h后D、E两组ODR值与A组相比增高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ODR值的增加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3.ATRA诱导RB细胞中Cx43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高与其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 结论: 1.通过诱导RB细胞Cx43基因表达上调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是ATRA的重要药理机制之一,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浓度或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可增强此效应。 2.ATRA调控Cx43基因表达的作用位点可能发生在转录水平。 3.Cx43基因及其蛋白分子是RB肿瘤治疗的有效靶点。 第四章裸鼠眼内RB模型的建立及全反式维甲酸对在体肿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检验ATRA对裸鼠RB肿瘤生长的影响,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性实验依据。 方法:裸鼠眼前房接种体外培养的HXO-RB44细胞建立动物RB模型。将成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A:空白对照组,即非治疗组;B:实验对照组,即假治疗组(用0.5%无水乙醇的生理盐水行前房注射);C:治疗组,用1μg ATRA行眼前房注射。给药频率:每3d注射一次,共治疗3周。每天观察动物眼前房肿瘤形成情况及眼前节局部反应。观察结束时,摘取眼球制作石蜡切片,应用HE染色方法检测眼内肿瘤的生长情况及病理学特征。 结果: 1.前房接种体外培养的HXO-RB414细胞成功建立了BALB/C裸鼠眼部RB肿瘤动物模型,成瘤率为73.3%。 2.动物于接种后6~9d开始成瘤。A组肿瘤生长快,于接种20d后几乎占据整个前房;观察期末(接种后25~30d),术眼眼球胀大,角膜水肿并新生血管形成。C组肿瘤生长较A组缓慢,接种后20d该组最大肿瘤体积约占前房1/3;观察期末,最大肿瘤体积<3/4前房。该组肿瘤控制率为50%。B组肿瘤体积变化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别,肿瘤控制率0%。 3.组织切片病理学检查:A、B组瘤体细胞生长较紧密,前房、晶体后及玻璃体腔均可见瘤细胞生长;C组肿瘤组织相对疏松,瘤细胞分布基本局限于前房,少量见于虹膜后方,但晶体后及玻璃体腔未见瘤细胞侵犯。移植瘤组织学特点与人RB肿瘤组织相似,细胞形态光镜下观察三组间未见明显差别。 结论: 1.前房接种培养的HXO-RB44.细胞建立BALB/C裸鼠RB模型成瘤率较高,是医学研究RB的良好模型。 2.ATRA对动物在体RB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一种极具潜力的RB肿瘤临床治疗用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