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主动脉窦途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动过速临床研究
【6h】

经主动脉窦途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动过速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术后随访

1.3仪器设备

1.4方法

第二章结果

2.1经电生理检查确诊的心律失常类型

2.2射频消融成功的部位

2.3心电图特点

2.4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

2.5射频消融结果

2.6随访

第三章讨论

第四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近三年发表的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背景:近二十年来,经皮心内膜途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室性期前收缩、典型心房扑动等快速性心律失常成功率达98%以上,已成为临床上主要的根治手段;近几年来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也取得了明显的突破。但是由于心脏解剖结构的影响,极少部分心动过速经心内膜途径射频导管难以到达消融靶点,需要经过主动脉窦、冠状静脉窦以及心包腔等心外膜途径导管消融才能取得成功。最近文献报道经主动脉窦途径导管消融可以有效治疗经心内膜途径导管射频失败的室速/室性期前收缩、前间隔房速、前间隔旁路等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 目的:探讨经主动脉窦途径导管射频消融治愈的室速/室性期前收缩、前间隔房速、前间隔旁路等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生理学特征,总结其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主动脉窦途径导管射频消融治愈的室速/室性期前收缩、前间隔房速和前间隔旁路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心内电图以及消融成功时靶点电图等心电生理学特征,以及消融成功时消融导管与冠状动脉窦的位置关系,并总结随访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经主动脉窦途径导管射频消融治愈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17例,其中室速/室性期前收缩12例,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左冠窦)10例、右冠状动脉窦(右冠窦)2例;室速/室性期前收缩体表心电图特点: Ⅰ和aVL导联为rs、rS或QS波形,Ⅱ、Ⅲ和aVF导联为高大R波,胸导联R波移行区在V<,2>或V<,3>导联,V<,1>导联r/S波振幅比≥30%,r波时限82.2±16.4ms,V<,1>导联中r/QRS波时限比≥50%,V<,5>、V<,6>导联为高振幅R波、无s波。有效消融靶点心内电图示心室波明显比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35.2±21.6ms。 3例局灶性前间隔房速均能被心房刺激反复诱发和终止,体表心电图特点:房速时P'波间期明显窄于窦律时P波间期,Ⅰ、aVL导联P'波正向,Ⅱ、Ⅲ和aVF导联P'呈负正双向,在心房标测中提示最早的心房激动在希氏束区,但在主动脉无冠状动脉窦内标测的心房激动较希氏束区的心房波提前,其解剖定位于希氏束上后方,消融靶点无希氏束电位。 2例前间隔旁路12导联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时呈窄QRS波形,未见预激波,心动过速呈窄QRS形,在主动脉无冠窦内记录到最早心房激动点,且无希氏束电位。 17例均消融成功。平均手术操作时间103.4±24.7(65~120)min,平均X线曝露时间24.8±13.9(12~30)min。随访15.2±12.1(2~40)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源于主动脉窦内的室速/室性期前收缩、前间隔房速和前间隔旁路具有其相对的心内电生理学特征,常规心内膜途径消融困难时应该考虑从主动脉窦途径标测消融策略,把握消融导管与冠状动脉的关系,导管消融治疗安全而有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