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身麻醉诱导时丙泊酚、咪哒唑仑之间相互作用以及与BIS的相关问题探讨
【6h】

全身麻醉诱导时丙泊酚、咪哒唑仑之间相互作用以及与BIS的相关问题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前言

第一章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1.3统计分析

第二章结果

第三章讨论

3.1药物ED50的测定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判定

3.2病人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较

3.3实验BIS数据的表现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临床麻醉药物相互作用及BIS指标使用进展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诱导时丙泊酚、咪哒唑仑两药催眠作用,研究两者间互相作用;观察丙泊酚、咪哒唑仑全身麻醉诱导时病人BIS变化,初步探讨BIS作为麻醉镇静深度常用评估指标的准确性。 方法:选择病人:ASAI~II级75例上腹部择期手术病人,年龄20~50岁,均无精神异常和听觉障碍,无术前用药,按病人随机所给药物种类和剂量分为E(丙泊酚)组、M(咪哒唑仑)、E/M(两药合用组),每组25人。麻醉诱导前给药,E组5个亚组分别给予丙泊酚0.80、1.00、1.25、1.56、1.95mg/kg,M组的5个亚组分别给予咪哒唑仑0.08、0.10、0.13、0.16、0.20mg/kg。E/M组分别给予丙泊酚/咪哒唑仑:0.250/0.035、0.31.0/0.045、0.390/0.056、0.490/0.070、0.610/0.087mg/kg。给药2分钟后,判断病人意识:向病人施加睁眼的指令,如果5秒内连续两次对指令无反应,则认为病人进入催眠状态,即记录反应阳性,反之记录阴性。一并记录给药前、给药后1、2、3分钟的SBP、DBP、HR和SpO2等指标;对于记录阴性也就是OAAS评分大于3分的病人,E组和M组分别缓慢增加丙泊酚和咪哒唑仑,直至OAAS评分到达3(即病人对声音刺激反应缓慢)。BIS记录从药物使用开始前记录起,每分钟一次直至麻醉维持水平(连续3次OAAS评分到3及以下)。计算丙泊酚、咪哒唑仑及复合组ED<'50>值,运用等辐射图判定两药催眠相互作用;计算BIS的预测概率PK并加以比较。 结果:采用点斜法计算得出在催眠末点E组(丙泊酚)ED<'50>为1.10 mg/kg,95﹪可信限为0.92~1.31 mg/kg;M组(咪哒唑仑)ED<'50>为0.12 mg/kg,95﹪可信限0.09~0.15 mg/kg;E/M组ED<,50>为0.34/0.05mg/Kg,95﹪可信限0.30~0.42/0.05~0.06 mg/Kg。E/M组ED<'50>偏离相加线有显著性差异(P<0.05)。BIS数据比较(对声音有反应VS无反应)中发现,对声音有反应者BIS数据与无反应者有明显差距,P<0.05。BIS指标预测概率PK比较显示丙泊酚与咪哒唑仑PK值比较(0.87±0.11VS 0.69±0.01)有明显差异。 结论:等辐射分析法表明丙泊酚、咪哒唑仑在全身麻醉诱导时具有催眠协同作用,且丙泊酚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咪哒唑仑显著;BIS作为一种麻醉镇静深度指标在丙泊酚、咪哒唑仑两者中能更准确地反映前者,且BIS数值存在个体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