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孔隙度多孔钛种植体对骨整合影响的研究
【6h】

不同孔隙度多孔钛种植体对骨整合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仪器设备

2.2种植体的制备与表面处理

2.2.1种植体的制备:

2.2.2种植体的表面处理:

2.3动物实验

2.3.1实验动物与分组:

2.3.2种植体的植入:

2.3.3荧光素标记:

2.4检测内容

2.4.1大体观察

2.4.2 X线检测

2.4.3组织学形态学检测

2.4.4定量组织学骨长入深度测定

2.4.5双色荧光标记荧光显微镜观察

2.4.6统计分析

2.5不脱钙切磨片的制备

第三章结果

3.1大体情况观察及X线摂片观察结果

3.2肌肉内标本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3.3硬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3.4硬组织切片GOLDNER'S三色法染色观察结果

3.5定量组织学骨长入深度测定

第四章讨论

4.1酸碱热处理仿生沉积HA多孔钛种植体对骨整合的影响

4.2种植体的多孔结构对骨整合的影响

4.3双色荧光标记法在多孔钛种植体骨整合研究中的应用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综述钛种植体骨整合的研究进展

1、钛种植体表面粗化

1.1等离子喷涂法

1.2酸蚀法

1.3碱热处理法

1.4爆炸喷涂法

1.5阳极氧化法

2、钛种植体表面涂覆羟基磷灰石涂层

2.1等离子喷涂法

2.2溶胶-凝胶法

2.3电化学沉积法

2.4仿生沉积法

3、钛种植体的多孔结构

4、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孔隙度多孔钛种植体经酸碱热处理仿生沉积羟基磷灰石对骨整合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采用粉末注射成形技术制备孔隙度分别为40%(A组)和60%(B组)的多孔钛种植体,采用酸碱热处理、仿生沉积羟基磷灰石(HA)的方法进行表面改性,将种植体植入狗背部肌肉及股骨内,分别于4、8、12周后处死动物,取出标本,进行大体标本X线片、软组织切片HE染色、双色荧光标记荧光显微镜、不脱钙硬组织切片Goldner’s三色法染色检测及定量组织学骨长入深度测定。 结果:软组织切片HE染色检测显示:4、8、12周背部肌肉内种植体无明显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双色荧光标记检测显示:在植入4周时,近种植体的宿主骨表面有荧光素沉积,而种植体表面荧光素沉积不明显。植入8周时,两组种植体的表面和多孔结构表层的空隙内见荧光物质沉积,植入12周时,A组仅在种植体表层孔隙内可见荧光,而B组在种植体深层孔隙内亦有荧光素沉积。不脱钙硬组织切片检测显示:4周时,A、B两组种植体与宿主骨间均存在间隙,间隙内可见纤维结缔组织;8周时,A、B两组种植体与宿主骨间间隙减小,在种植体表面及近表面的孔隙内,可见未矿化的类骨质形成,而深层孔隙内多为纤维结缔组织;12周时,A、B两组种植体均与骨组织实现骨整合,A组种植体的新生骨组织仅长入表层的孔隙,深层孔隙内仅见少量类骨质及纤维组织,而B组种植体深层孔隙内可见钙化良好的新生骨组织,其间可见血管穿行。定量组织学测定结果表明,4周时,两组种植体骨长入深度均为0;8周时,A组与B组骨长入深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2周时,两组骨长入深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B组宿主骨与种植体间骨长入深度大于A组。 结论:经表面改性的两种不同孔隙度的多孔钛种植体植入骨质内12周时均能实现骨整合,新生骨组织能长入多孔结构,形成生物固定;60%孔隙度的多孔钛种植体更有利于新生骨组织长入多孔结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