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创伤大鼠蛋白合成与肠黏膜结构的影响
【6h】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创伤大鼠蛋白合成与肠黏膜结构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言

第一章材料和方法

1.1动物选择、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分组

1.2主要仪器和试剂

1.3标本采集

1.4标本检测

1.5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结果

2.1伤前比较

2.2伤后两组体重变化比较

2.3伤后两组血清总蛋白的变化比较

2.4伤后两组血清白蛋白的变化比较

2.5伤后两组血清前白蛋白的变化比较

2.6肠黏膜形态学观察

2.7肠黏膜组织IL-1表达水平比较

第三章讨论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重组人生长激素在创伤外科的应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创伤大鼠蛋白合成与肠黏膜结构的影响。 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研究,选用成年健康Wistar大鼠24只,雌雄不拘,270-290克,由湖南农业大学动物中心提供。所有大鼠均适应性喂养一周,单笼喂养。建立创伤大鼠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用牛奶灌喂+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实验组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用牛奶灌喂+重组人生长激素皮下注射。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于伤后第1、4、7天每个时间点各取4只大鼠麻醉称重取血后活杀。检测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清前白蛋白含量,同时取部分回肠肠管行形态学观察和肠黏膜组织白细胞介素1(IL-1)检测。 结果:①两组实验对象伤前在体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方面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伤后体重比较:伤后第1天,实验组与对照组体重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第4天,实验组体重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伤后第7天,实验组体重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伤后血清总蛋白含量比较:伤后血清总蛋白在各时间点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伤后血清白蛋白含量比较:伤后血清白蛋白在各时间点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伤后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比较:伤后第1天,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第4天,实验组血清前白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第7天,实验组血清前白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肠黏膜形态观察:伤后第1天,对照组与实验组均可见肠黏膜绒毛末端上皮细胞有坏死脱落,绒毛水肿明显,炎性细胞浸润。伤后第4天,对照组较第1天时坏死减轻,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绒毛增粗水肿,高度缩短,而实验组虽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但炎性反应较对照组减轻,且绒毛高度大于对照组水平。伤后第7天,对照组绒毛高度较第4天有增长,仍可见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实验组绒毛结构完整,无水肿。⑦肠黏膜组织IL-1:各组大鼠肠黏膜组织IL-1水平表达均升高,在伤后第1天最为明显,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伤后第1天,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伤后第4天,两组IL-1表达较第1天时均有下降,而实验组下降较为明显,对照组高于实验组水平(P<0.05)。伤后第7天,两组IL-1表达较第4天进一步下降,实验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在促进严重创伤大鼠的蛋白合成,维持肠黏膜结构的完整性,促进绒毛生长,减轻炎症反应等方面优于单纯的肠内营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